Resumen de: CN120970074A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场耦合感知的吸热塔热失控预防系统及方法,属于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多采用单一温度监测或泄漏检测手段,感知维度单一,控制策略被动,各子系统独立运行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吸热塔组件、多维度监测吸热塔组件的感知系统、与感知系统通信连接的数据融合分析系统和智能执行系统,本发明实现温度场、流场、力学场(热应力)、化学场(腐蚀)、光场和泄漏六大物理场同步感知,覆盖吸热塔各关键部位和工况,实现对潜在危险的早期捕捉,通过多场耦合算法与深度学习模型,提前15‑30分钟识别潜在风险。
Resumen de: CN120969918A
本发明涉及光伏光热供暖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动态负荷的光伏光热热泵供暖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测量记录目标供暖区域的太阳辐照强度、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建筑热负荷需求,形成环境负荷数据;再基于此数据,通过多源供热组件协同配置方法优化光伏光热集热器阵列与热泵机组的连接拓扑,确定系统结构配置方案;随后依据该方案,采用光热转化效能预测方法动态预测集热器阵列输出热功率,得到预测热功率分配方案;最后基于预测热功率分配方案,利用热媒定向调度方法独立控制热媒介质在集热器阵列与热泵机组间的循环路径,生成热媒调度指令。该方法可实现供暖系统各组件的动态协同,适配建筑热负荷变化,提升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与适配性。
Resumen de: CN120970073A
本发明涉太阳能高效利用和工业清洁供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冻太阳能光伏光热集热器和地源热泵工业供热系统,防冻太阳能光伏光热集热器包括冷却管和换热件,换热器包括PV板、管外肋片、旋流器和管内肋片。本发明利用结构优化的防冻太阳能光伏光热集热器模块和地源热泵系统相结合,通过管外肋片、管内肋片及旋流器设计提高传热效率和防冻性能,并采用日内与跨季节多时蓄热技术实现太阳能与地下热能的梯级利用,同时在不同季节和负荷条件下智能切换各供热循环,不仅有效降低工业供热能耗和运行成本,还实现了电网削峰填谷和清洁低碳供热目标。
Resumen de: CN120963306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光伏光热功能的新能源汽车供电供热系统及方法,以车辆顶部为主体安装平台,自上而下包括高透光高强度玻璃防护层、半透明钙钛矿光伏发电组件层、光学调控夹层、流体传热层以及底部高透光玻璃隔热层五层复合结构;光学调控夹层与底部高透光玻璃隔热层之间构建有流体传热层,流体传热层为扁平化的水循环腔体,设有智能温控的进水口和可调节流量出口,形成完整的热力学循环系统。本发明通过集成光伏光热功能,实现太阳能高效梯级利用,提升新能源汽车能源自给能力。采用半透明钙钛矿组件,可动态调节透光率,兼顾发电与隐私。智能能量管理模块优化能源分配。饮用水供应子系统保障安全,实现全季节供水。
Resumen de: CN12096979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酒厂园区光储直柔一体化零碳制蒸汽系统及方法,包括电力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电气化制蒸汽系统、补充热源蒸汽供应系统;所述电气化制蒸汽系统用于产生蒸汽;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用于利用太阳能集热产生蒸汽;本发明将光伏‑储能‑充电‑直流微网‑柔性用电与太阳能蒸汽系统结合在一起,并将用电平衡分时段运行方法和蒸汽平衡分时段运行方法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基于酒厂园区光储直柔一体化零碳制蒸汽系统,形成独立直流微网、储能(储电、储热)和清洁能源互相耦合的能源微网,实现电热协同供应、实现用能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柔性响应,从而形成的产、供、消一体化。
Resumen de: CN12097007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立柱和驱动立柱;支撑立柱包括第一混凝土柱体、第一预埋钢板和第一连接主体,第一预埋钢板预埋连接于第一混凝土柱体,第一连接主体连接于第一预埋钢板,第一连接主体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主体部分连接;驱动立柱包括第二混凝土柱体、第二预埋钢板和第二连接主体,第二预埋钢板预埋连接于第二混凝土柱体,第二连接主体连接于第二预埋钢板,第二连接主体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主体部分连接;第一连接主体和第二连接主体均为钢结构。本发明的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支撑结构,提高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支撑结构的整体的强度、抗风抗震能力和耐久性,使用寿命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Resumen de: CN120970072A
本发明涉及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支撑组件和光热发电装置,属于光热发电装置领域,该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支撑组件包括承力框、第一横梁杆和支撑翼,承力框设有多个,且相互间隔设置;第一横梁杆连接于相邻承力框之间;支撑翼位于承力框的两侧。本发明整个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支撑组件采用由四棱锥基本单元构成的承力框结构和与镜面连接的支撑翼结构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符合空间桁架的设计方法,由杆件拼接组成。必要时可增添贴合抛物面的镜面网架结构来使得框架和不同形式的镜片的连接具有更强的兼容匹配性。
Resumen de: CN120947207A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太阳能熔盐吸热器的集箱结构,属于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熔盐储能领域。解决了传统太阳能熔盐吸热器的集箱结构存在的电伴热热损失过大,相同功率情况下无法在规定时间内预热熔盐吸热器集箱的问题。它包括保温模块、软质保温材料、吸热管、集箱、反射膜、电伴热和连接管,吸热管和连接管分别焊接在集箱的上下两端,电伴热铺设在连接管、吸热管及集箱外表面,在电伴热外侧铺设一层反射膜,反射膜外侧与保温模块间腔体填实软质保温材料。本发明将传统太阳能熔盐吸热器的集箱结构的腔室填满软质保温,气空间明显减少,软质保温阻碍空气流通,热对流损失大幅降低,可以有效的减少对流散热损失,减小电伴热功率,节约成本。
Resumen de: CN120947202A
光伏光热优化控制装置、方法及光伏光热直驱热泵系统,所述光伏光热优化控制装置包括:DC/DC变换器、采样模块和MCU模块;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与光伏光热组件相连接,输出端与热泵机组相连接;采样模块用于采集太阳辐照度,光伏光热组件温度,以及光伏光热组件进出冷媒集热回路的冷媒的温度;MCU模块基于太阳辐照度和光伏光热组件温度预测光伏发电功率,对光伏发电实施MPPT控制;基于热泵机组用电功率与实时光伏发电功率的差值,控制热泵机组提升用电功率、维持当前用电功率或从市电获取缺额功率,消纳全部光伏发电;基于光伏光热组件进出冷媒集热回路的冷媒的温度控制电子膨胀阀开度,将进出冷媒集热回路的冷媒的温差控制在设定值以下。
Resumen de: CN120956207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聚光型太阳能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层聚光镜阵列、半透明钙钛矿光伏组件层、下层聚光镜阵列和集热器单元,太阳光经所述上层聚光镜阵列聚焦至所述半透明钙钛矿光伏组件层。本发明采用垂直分层式模块化结构,通过上层聚光镜阵列、半透明钙钛矿光伏组件层、下层聚光镜阵列等协同工作,无需额外分光器件即可实现光谱自动分级利用,提升光谱利用效率;双级聚光设计结合散热结构,解决聚光与温升矛盾;模块化设计使各单元可独立工作或并联扩展,便于安装维护,适配规模化部署;系统能动态协同光电与光热利用,提升综合能效,满足多元化能源需求。
Resumen de: CN120947206A
一种太阳能到高温能源转化利用系统,属于新能源及其转化技术领域,通过光热协同强化技术实现低品位太阳能向高温能源的高效转化,可广泛应用于热泵供能、工业加热、建筑供暖等场景,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Resumen de: CN12094333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多级驱动的高盐废水处理系统,属于太阳能光热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工业高盐废水处理中太阳能供热效率低、排气能耗高、热能回收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技术要点:本发明包括定日镜群、太阳能吸收器、集热塔、高温储热罐、低温储热罐、泵、加热器、喷射器、废水浓缩加热器、气液分离器、立式冷凝器、储液罐、储盐罐、脱盐离心装置、烘干装置和排气烟囱;或将立式冷凝器替换为卧式冷凝器,或进一步改为在排气烟囱内壁布置导热肋片、外壁布置加热盘管。包括聚光集热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和对流排气系统,将太阳能作为废水蒸发、盐晶烘干以及驱动排气的唯一热源,实现高盐废水全流程低碳处理,解决了传统技术能耗高、适应性差、热能浪费的核心问题。
Resumen de: EP4648274A1
Die Erfindung betrifft ein Schienenprofil (100) zur Aufnahme zumindest eines Solarmoduls (10) und zumindest eines Wartungsmoduls (20) umfassend eine Basis (101) mit einer Grundfläche (102) und an der Grundfläche angeordnet eine Solarmodulschiene (110) mit einer ersten Lauffläche (111), auf welcher das Solarmodul in Längsrichtung des Schienenprofils beweglich aufnehmbar ist, und eine Wartungsschiene (120) mit einer zweiten Lauffläche (121), auf welcher das Wartungsmodul in Längsrichtung des Schienenprofils beweglich aufnehmbar ist, wobei die Solarmodulschiene und die Wartungsschiene im Wesentlichen parallel zueinander sowie derart relativ zueinander angeordnet sind, dass das Solarmodul und das Wartungsmodul in Längsrichtung des Schienenprofils unabhängig voneinander bewegbar sind. Die Erfindung bezieht sich zudem auf ein Schienensystem (200), ein Tragwerkmodul (300) sowie ein modulares Tragwerksystem (400) und ein dezentrales Kraftwerk, welche je mehrere der erfindungsgemässen Schienenprofile umfassen.
Resumen de: CN120926616A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集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与热蓄能复合供暖装置,所述太阳能光伏与热蓄能复合供暖装置包括安装架、加热箱和玻璃管,所述加热箱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架其中一端,每个所述玻璃管两端均通过安装盘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加热箱上,每个所述安装盘上均转动连接有固定块,位于同一个所述玻璃管上的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反光镜,本发明中太阳光能够照射在玻璃管的表面与反光镜上,而反光镜将太阳光反射在玻璃管背光处,使得阳光能够照射在整个玻璃管上,增加了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使得玻璃管内的物质聚热较快、且热量升温较高,能够将热量传送至加热箱内的水中进行加热。
Resumen de: CN120926615A
本发明属于光热转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圆弧聚光偏心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及其制造方法,集热管包括设有光热转换膜的内管和设有反光膜的外管,内管偏心插接在外管内,外管包括直管和分别固定在直管两端的变径头管和变径尾管,变径头管的一端与直管同径,另一端缩径后与内管同轴,变径尾管的一端与直管同径,另一端缩径后与内管同轴,且以圆头封口;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空隙形成真空夹层。制造方法为:将外管分体设置,利用一个较短的变径管加热成型后,分隔成变径头管和变径尾管,再与直管对接成一体。本发明将外管分体设置,然后熔融对接形成一体,不仅降低废品率,还降低制造成本,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Resumen de: CN12092661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第一水箱和/或第二水箱上设有进出水阀,用于控制第一水箱和/或第二水箱的进水或出水;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能够互相展开和折叠地连接;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均分别具有吸热板侧和保温层侧。本发明设置互相连接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能够互相展开和折叠,因此热水器为可折叠结构,便于移动,可根据实际需要变换安装位置,节省空间;水箱与吸热板一体设计,能够更加的节省空间,节省材料。
Resumen de: CN120926635A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行业用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装置,分为室外集热单元和室内制冷反应单元;其中,室外集热单元的作用为吸收热量,储存热量;室内制冷反应单元的作用为解析、冷却、制冷。本发明工艺结构简单,无耗能,环保健康,适用于批量生产。
Resumen de: CN120926618A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于孤网下光热电站的机炉协调系统及方法,属于机炉协调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协调控制级、基础控制级和单元级;协调控制级包括:孤网综合能源管理控制中心、光热电站机炉主控器和电源主控器;基础控制级包括:热炉控制系统和汽轮机控制系统;单元级包括:主泵、蒸汽发生器和汽轮机;孤网综合能源管理控制中心与光热电站机炉主控器连接,孤网综合能源管理控制中心与电源主控器连接;光热电站机炉主控器与热炉控制系统连接,光热电站机炉主控器与汽轮机控制系统连接,热炉控制系统包括:主泵控制系统和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主泵控制系统与主泵连接,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汽轮机控制系统与汽轮机连接。
Resumen de: LT2024013A
The thermal-electric solar collector operates in an autonomous self-sufficient mode, using only the energy absorbed from the environment: thanks to the reflecting parabola, it concentrates the heat in the focus of the parabola, where the heat-accumulating and heat-transmitting module is placed;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device is hermetically covered with a double-glazed unit; the lower part has an active upper solar panel that generates and transmits energy in the form of electricity.
Resumen de: CN120907264A
本发明涉及热泵系统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废热回收的光伏直驱热泵预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侧安装有废热换热器和循环泵,所述外壳的外侧安装有两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金属集热片,所述金属集热片的底部设有一体成型的导热凸起,所述光伏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废热回收的光伏直驱热泵预热装置,具有通过金属集热片、导热凸起和循环系统,将光伏组件工作时产生的废热收集起来,经废热换热器为热泵系统蒸发器入口的工质预热,玻璃组件的双层结构和保护流道,仅能为光伏组件提供物理防护,还能在低温环境下通过传热工质的循环或加热丝的辅助加热,防止光伏组件表面结冰的优点。
Resumen de: CN12090052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太阳能热化学储能的锥形氨分解反应器制氢装置,包括太阳能聚光器、反应器本体和支撑结构;反应器本体包括进料主管道、换热器、入口歧管、锥型会聚反应管道、中转管道、出口歧管和出料主管道;所述锥型会聚反应管道为中空锥形结构,包括进气端与出气端,进气端口径大于出气端口径,形成锥形管道;锥型会聚反应管道中设有催化剂。本发明用于太阳能热化学储能的锥形氨分解反应器制氢装置,通过特定的结构,充分发挥太阳能的优势,能够高效接收和分布太阳能聚光器传递的热能,光热转化利用率高,并且解决了传统圆柱形反应器中存在的局部过热、氨气升温慢的问题,通过特定结构优化流速和压降,提高了氨分解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
Resumen de: CN12091525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热光伏复合集热设备,具体涉及太阳能热收集器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部转动安装有反射光热的反射聚光装置,所述反射聚光装置的外表面中部设置有发电及收集光热的光伏‑光热复合组件,所述光伏‑光热复合组件的外表面两侧设置有对反射聚光装置和光伏‑光热复合组件进行清理的清理装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热光伏复合集热设备,反射聚光装置依托大尺寸反射镜面的聚光效应,能够使更多太阳辐射能汇聚到光伏‑光热复合组件表面,一方面为光伏单元的光电转换过程提供充足的光能支撑,保障光电效应高效进行,另一方面,也可强化光热单元对太阳热能的捕获,提升热能收集效率。
Resumen de: CN12089865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频光伏光热的动态调光土壤修复大棚,属于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结合技术领域。包括分光系统、土壤修复系统,所述分光系统包括分频器,所述分频器的内部设有能够根据波长选择性吸收太阳光线的分频液;所述土壤修复系统包括阳极电极、阴极电极;所述大棚内设有阳极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池,所述阳极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池分别布置于待修复土壤两侧;所述阳极电极位于阳极电解池内,所述阴极电极位于阴极电解池内;本发明的基于分频光伏光热的动态调光土壤修复大棚,通过分光系统和土壤修复系统延长光伏板使用寿命的同时将重金属元素从土壤中去除,形成高效、智能的农业修复系统,绿色安全,节能环保。
Resumen de: CN120914902A
基于光热发电技术的电热联供型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方法,包括构建包含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热电站、储能装置和电锅炉的多能源虚拟电厂模型;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处理风光出力不确定性;采用双层优化策略和基于混沌理论的混合蜻蜓差分进化算法(CT‑DADE)进行优化调度:上层优化调度模型以风光出力偏差最小化和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储能和电锅炉修正出力偏差;下层优化调度模型结合分时电价和柔性负荷调节特性优化电热负荷曲线。该方法通过构建包含光热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设备、电锅炉以及柔性负荷的虚拟电厂模型,综合考虑新能源消纳的不确定性扰动和供需不平衡,实现电热系统的稳定供应和经济运行。
Nº publicación: CN120900572A 07/11/2025
Solicitante:
集美大学
Resumen de: CN120900572A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太阳光和受热面协同耦合的制氢反应系统,包括太阳能聚光器和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具有受热外壳以及由受热外壳参与构成的气体流道;所述受热外壳包括倒锥形的受热外周壁以及连接在受热外周壁的底部的受热平底板;所述反应器设置在太阳能聚光器的聚光范围内,且受热平底板朝向太阳能聚光器的中心;所述气体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料口、预热流道、反应流道和出料口;反应物经进料口流入预热流道内进行预热,之后流入反应流道内产生制氢反应,最终经出料口输出。能够提升甲烷重整制氢中的转化率,还能够有效改善反应器的温度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