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men de: CN119822416A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稻壳基纳米复合材料ZnFe2O4/C/SiO2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降解盐酸四环素(TCH)中的应用。该方法以废弃稻壳为主要原料,引入铁盐和锌盐混合溶液,采用水热法制备出ZnFe2O4/C/SiO2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在降解TCH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同时能实现了催化剂的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避免了二次污染的产生。此外,该方法为稻壳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化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兼具环境友好性与经济性。同时微波反应条件温和,可在常压下实现高效降解,不仅显著降低了能耗和操作复杂性,还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Resumen de: CN119824453A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Fe掺杂ZIF‑67衍生物催化剂和制备方法及其电催化析氧的应用,制备方法包括氩气下,将Fe2O3@CNHs/ZIF‑67粉末和S粉在500‑550℃下保温20‑30分钟。本发明中引入异质金属掺杂的方法不需要向形成的ZIF‑67中添加额外的化学试剂和无水乙醇反复清洗,避免了溶剂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将Fe2O3@CNHs/ZIF‑67粉末和S粉在高温下保温,在硫化过程中,有机框架ZIF‑67在高温下热解,导致Fe2O3被还原,Fe掺杂进CoS2晶体中,形成Fe掺杂ZIF‑67衍生物催化剂。高温硫化后,CNHs对ZIF‑67坍塌的碳骨架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维持电催化析氧稳定性。
Resumen de: CN119822361A
本发明属于吸波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变还原氧化石墨烯宽频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Hummers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和超纯水超声搅拌混合,将得到的GO悬浊液进行冷冻干燥,在一定温度下微还原,得到rGO吸波材料。本发明通过调变不同还原程度、不同孔径大小来调控微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吸波性能,此rGO材料的EAB值可以达到7.98GHz,完全覆盖了Ku段频率,呈现出优异的宽频吸波性能。
Resumen de: CN11983362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铌掺杂磷酸锰钒钠/碳复合材料,它为铌掺杂磷酸锰钒钠与碳形成的复合材料,其中,铌掺杂磷酸钒钠的化学计量式为Na4‑3xMn1‑xNbxV(PO4)3,0.01≤x≤0.06。本发明首先将钒源与络合剂进行反应,然后引入锰源、铌源、钠源、磷源和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进行复合,再进行高温煅烧得到铌掺杂磷酸锰钒钠/碳复合材料,可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减少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体积变化,并优化所得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路径,提高钠离子的扩散速率;将其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可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大电流下的高循环稳定性;且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周期较短,适合推广应用。
Resumen de: US2024274829A1
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a carbon nanotube dispersion including carbon nanotubes, a first dispersant having an amide group, a second dispersant having at least one functional group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hydroxyl and carboxyl groups, and sulfur. The present disclosure also relates to a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dispersion, an electrode slurry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e dispersion, an electrode including the electrode slurry composition, and a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electrode.
Resumen de: CN119833635A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孔碳材料、硅碳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二次电池,所述多孔碳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的R值为1.4~5,R值为(002)晶面的衍射峰强度与背景强度的比值;所述多孔碳材料的拉曼光谱图中,表征缺陷诱导石墨结构的D1峰强度与表征石墨晶格的G峰强度之比ID1/IG为0.201~2.859,表征无定形碳sp3杂化碳原子的D3峰强度与表征石墨晶格的G峰强度之比ID3/IG为0.336~1.403。本申请通过控制含氧官能团的数量,优化了锂离子在多孔碳材料中的扩散通道,使得锂离子能够更快速地到达硅颗粒表面进行反应,从而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
Resumen de: WO2024177411A1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arbon nanotube dispersion in which the size of particles contained therein is small, the carbon nanotube dispersion comprising carbon nantotubes, a dispersant, and a dispersion medium, wherein the dispersant comprises a first dispersant and a second dispersant in a weight ratio of 100:10 to 100:115, the first dispersant is a dispersant containing N atoms, the second dispersant includes a compound having a molecular weight of 400 g/mol or less and having one aromatic ring and two or more hydroxyl groups i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thereof, and the weight ratio of the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 dispersant is 100:50 to 100:500.
Resumen de: CN11982236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腐蚀宽频碳基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将阴极与带有钛丝和钼丝的阳极之间的接口距离为设定距离后,在N2和Ar的混合气氛下进行放电起弧,得到耐腐蚀宽频碳基吸波材料。本发明利用正高压直流电弧放电法,在氮气和氩气气氛下可成功制备出高纯度和低成本的碳纳米角,且通过采用带有钛丝和钼丝的阳极,一步合成了包覆MoC和TiC纳米颗粒的氮掺杂碳纳米角复合材料即耐腐蚀宽频碳基吸波材料。在高湿度的恶劣海洋环境中,可以在满足吸波需求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保护舰艇,延缓其等被腐蚀,且其中TiC的引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密度,降低了其质量,扩大了其实际应用范围。
Resumen de: CN119819246A
本发明属于单壁碳纳米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器、反应系统及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反应器包括石墨管2和设置于所述石墨管2外表面的中频感应加热器3;所述中频感应加热器3包括中频感应加热电源31和中频感应水冷装置32;所述石墨管2的横截面为长正方形或椭圆形;所述长方形的宽为100~400mm,长为500~2000mm;所述椭圆形的长直径为500~2000mm,短直径为100~400mm,且椭圆度为e,0
Resumen de: PL446375A1
Przedmiotem zgłoszenia jest sposób otrzymywania nanokompozytu tlenku metalu z grafenem, według wynalazku, który charakteryzuje się tym, że mieszaninę tlenku grafenu i soli metalu o stosunku wagowym w zakresie od 50:1 do 1:5 miesza się w rozpuszczalniku do momentu rozpuszczenia soli metalu. Otrzymaną zawiesinę suszy się w atmosferze powietrza do momentu uzyskania suchej mieszaniny, którą następnie poddaje się ucieraniu do momentu uzyskania homogeniczności. Homogeniczną mieszaninę poddaje się procesowi ogrzewania w temperaturze co najmniej 300°C do momentu zakończenia zachodzącej podczas procesu ogrzewania reakcji redoks, po czym otrzymany nanokompozyt poddaje się ucieraniu.
Resumen de: CN119797319A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碳微米球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碳微米球由片状的碳纳米片构成,碳纳米片由碳纳米笼组成,碳纳米笼具有多孔立体结构。在本申请中,碳微米球比表面积较大,当其用作导电剂,与普通导电剂相同用量时,极片中形成的导电网络更致密,正极极片电阻更小;此外,碳微米球内部碳纳米笼结构可以填充电解液,在循环过程可以提供更多的离子传输通道,大幅度提高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并且可以提高极片保液能力。
Resumen de: CN119797340A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激光诱导原位制备硼氮共掺杂空心碳纳米球笼的方法,选取粒径均匀的硼酸H3BO3纳米粒子作为模硼元素掺杂源,并准备聚酰亚胺的前驱物液体聚酰胺酸作为碳基质和氮元素掺杂源;将硼酸H3BO3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PAA溶液中,形成H3BO3/PAA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涂覆制备成H3BO3/PAA薄膜,并进行高温亚胺化反应,形成H3BO3/PI复合薄膜;利用激光直写技术在所述H3BO3/PI复合薄膜上进行激光诱导,原位形成硼氮共掺杂的碳结构材料;将薄膜置于热的去离子水中浸泡,去除模板,得到硼氮共掺杂的中空碳纳米球笼结构;对去除模板后的样品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最终的硼氮共掺杂中空碳纳米球笼产品,这一制备方法不仅工艺新颖,而且为高性能碳纳米材料的合成开辟了新途径。
Resumen de: CN119797322A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碳微米球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碳微米球由片状的碳纳米片构成,碳纳米片由碳纳米笼组成,碳纳米笼具有多孔立体结构,其中,碳微米球的比表面积≥1500m2/g。在本申请中,碳微米球比表面积较大,当其用作导电剂,与普通导电剂相同用量时,极片中形成的导电网络更致密,正极极片电阻更小;此外,碳微米球内部碳纳米笼结构可以填充电解液,在循环过程可以提供更多的离子传输通道,大幅度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并且可以提高极片保液能力。
Resumen de: CN11979733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石英基底进行退火处理,得预处理基底;(2)将催化剂前驱体和促进剂放入预处理基底中,并置于管式炉的恒温区内,通入保护性气体,在保护性气体的氛围下升温至600~800℃,恒温6~10min;(3)对氢气预热,向管式炉内通入预热后的氢气,升温至800~1000℃,保温6~10min;(4)对碳源气体预热,向管式炉内通入碳源气体,在800~1000℃的温度下保温20~30min,停止输送氢气和碳源气体,降温至180~220℃,停止输送保护性气体,通入空气并冷却,收集产品,得单壁碳纳米管。本发明提供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单壁碳纳米管的管径在1~3nm之间,碳收率大于12%,可批量生产单壁碳纳米管,本发明的单壁碳纳米管用于制备碳纳米管导电浆料。
Resumen de: CN11979736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包括介孔二氧化硅和模板剂的混合溶液A中加入无机硅源,进行溶胶‑凝胶化反应,制得二氧化硅球;(2)采用弱碱性溶液对二氧化硅球进行刻蚀,所述刻蚀的时间为2‑5h,制得硅基负极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重复性高且反应温和;制得的硅基负极材料较好地保留了蛋黄壳结构的结构完整性,进一步得到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Resumen de: CN119812318A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和锂电池。通过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调控,得到了晶体结构度α满足0.15nm‑1≤α≤4.5nm‑1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锂离子脱出和嵌入的反应活化能较低,因此锂离子扩散速率高,进而拥有优异的电极反应动力学;对应的锂离子电池兼具优良的倍率性能、耐低温性能和低极化程度。
Resumen de: CN119797336A
一种具有高乳化水平的掺氮碳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二维界面材料技术领域。其首先是将NaOH水溶液加入到乙醛水溶液中,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为中性,搅拌反应后离心保留沉淀,液氮萃冷冻干后得到碳点材料;再将碳点材料加入到甲醇钾和氮源的体系中,加热反应后离心保留沉淀并烘干,通过控制反应时间、调控酸量、改变氮源的方法来制备高乳化水平的掺氮碳点材料。本发明能够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快速地合成大量具有两亲性乳化效果的纳米级掺氮碳点材料乳化剂,得到的掺氮碳点材料大小均一,分散度高,能够满足不同油相条件下的乳化需求,且制作工艺简单,工业化生产中无需透析和离心,仅离心和烘干即可制备得到具有高乳化水平的掺氮碳点材料。
Resumen de: CN119797338A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管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用催化热解沥青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包括如下过程:将沥青粉末与催化剂粉末混匀,得到混合物A,混合物A中催化剂粉末和沥青粉末的质量比为(0.25~0.45):3;将所述混合物A在可挥发性溶剂中分散均匀,得到混合液A;将所述混合液A中的可挥发性溶剂挥发掉并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物B;将所述混合物B于保护气氛下进行热解,得到粗产物碳纳米管;将所述粗产物碳纳米管与酸溶液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清洗、干燥,得到最终产物碳纳米管。本发明制备工艺所制备的碳纳米管长径比较大,且表面较为光滑、杂质较少,导电性较好。
Resumen de: CN119800432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球@碳化钼@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电解水析氢应用,所述制备方法是利用磷钼酸与多巴胺相互作用结合,再通过与三聚氰胺研磨使之充分混合,最后通过一步煅烧,实现聚多巴胺和三聚氰胺的碳化以及氮、钼的掺杂,钼催化生成碳纳米管,最终得到氮掺杂碳纳米球@碳化钼@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电解水析氢反应催化研究。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简单、快速、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且制备的复合材料形貌均匀,对电解水析氢反应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性能。
Resumen de: CN11979791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熵氧化物及其在制备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属于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硼掺杂和组氨酸和丝氨酸功能化的石墨烯量子点(BHS‑GQD)合成(Nb0.32V0.17Mo0.17W0.17Co0.17)2O4高熵氧化物纳米晶体,实现了所有金属元素在溶液和固体状态下的原子水平均匀分散。本发明制备的高熵氧化物结构为具有相互连接隧道的长程有序(Nb0.32V0.17Mo0.17W0.17Co0.17)2O4纳米晶体,其电化学性能显著提升,在功率密度为900W/kg时,其能量可高达153Wh/kg。
Resumen de: CN119797344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源于聚酰亚胺膜的类石墨烯片状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属于石墨烯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源于聚酰亚胺膜的类石墨烯片状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酰亚胺膜进行后处理得到类石墨烯片状粉体材料,所述后处理包括碳化、石墨化和制粉处理;所述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0.1‑10μm。本发明制备的类石墨烯片状粉体材料具有明显的片状结构,纯度高,导电性好,可作为导电剂在电池电极的制备中使用,以提高电池的导电性、首圈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
Resumen de: CN11979735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2)将步骤(1)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辐照,得到多孔氧化石墨烯分散液;(3)在步骤(2)制得的多孔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过氧化物,得到混合液;(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液加热搅拌反应,得到纳米氧化石墨烯分散液;(5)将步骤(4)制得的纳米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冷冻干燥后,得到纳米氧化石墨烯粉体。本发明制得的纳米氧化石墨烯平均尺寸在20~80nm;平均厚度在1~3nm,并具有优异的水分散性,Zeta电位绝对值不小于20mV。
Resumen de: US2022185674A1
Provided are a method of functionalizing graphene on a substrate, the method comprising the step of: exposing a substrate having a layer of graphene thereon to a plasma comprising helium and at least one functionalizing compound; as well as an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the method and products formed by it.
Resumen de: CN11979735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量子点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至少包括石墨烯1‑30份,氧化石墨烯量子点1‑30份、金属氧化物70‑100份,分散剂30‑50份。发明通过选择特定比表面积的石墨烯和特定粒径的氧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复配使用,使石墨烯充分还原又不至于使金属氧化物产生团聚,另外,在本体系中控制适当的pH值可以促使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本发明中所述的石墨烯量子点纳米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氧化物作为电池电极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电容量,并降低其阻抗。另外,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Nº publicación: CN119797335A 11/04/2025
Solicitante:
华南理工大学华工新颜(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Resumen de: CN119797335A
本发明属于日用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美白功能的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含碳美白成分、氮源和水混合均匀,水热反应,冷却,过滤,透析,得到具有美白功能的碳量子点。该碳量子点在合成过程中经过了高温处理,得到的产物具有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克服了传统美白成分不稳定的问题,拓展了美白化妆品在光照情况下的应用场景。该量子点不仅保留含碳美白成分的美白公开,而且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能从物理屏蔽紫外线和化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两个通路来减少皮肤黑色素生成,具有双重效果,相对于只有单一美白途径的普通碳量子点和美白成分来说更高效地抑制黑色素生成。因此,该碳量子点能用于制备美白护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