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stract of: CN120895676A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气燃料电池,包括绝缘外壳,绝缘外壳内设有阳极反应区与阴极反应区,阳极反应区与阴极反应区之间通过质子交换膜分隔;阳极反应区内设有阳极电极板,阳极电极板上设有第一螺旋隔板,用于将阳极电极板的内侧空间分隔为可通过氢气的阳极螺旋腔体,阳极螺旋腔体的内侧连接氢气催化层;阴极反应区内设有与质子交换膜连接的氧气催化层,氧气催化层的内侧连接阴极电极网,阴极电极网内设有容纳氧气的阴极腔体。本发明一种氢气燃料电池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拥有更大的反应面积和能量密度,而且螺旋形阳极电极板的设计可有效均匀分布氢气,并延长氢气在电池内的反应时间,使氢气和催化剂之间接触更充分,进一步增强电池功率。
Absstract of: CN120895694A
本发明属于全钒液流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前体、全钒液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全钒液流电池前体包括正极电解液前体和负极电解液前体;所述正极电解液前体包括钒离子、无机酸、正极副反应抑制剂前体和溶剂;其中,所述正极副反应抑制剂前体为苯胺;所述无机酸包含盐酸;所述负极电解液前体包括钒离子、无机酸、负极副反应抑制剂前体和溶剂;其中,所述负极副反应抑制剂前体为金属化合物;所述金属化合物选自锡化合物、铋化合物和锑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酸包含盐酸。
Absstract of: CN120895682A
本发明涉及气水分离器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水冷式气水分离器及具有该水冷式气水分离器的燃料电池总成,包括分离器壳体,在分离器壳体内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分离器壳体上设有气体入口、气体出口以及排水口;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在分离器壳体上的水冷板,所述水冷板上设有水冷管路、水冷入口以及水冷出口;所述气体入口连接有用于气体加速进入分离器壳体内的气体加速结构,所述气体加速结构包括连接在气体入口的涡轮增压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冷式气水分离器及具有该水冷式气水分离器的燃料电池总成本发明使用时,气体通过涡轮增压入口进入涡轮增压器进行加速,从而增加了液滴撞击冷却机构壁面的速度,从而提升了分水效率。
Absstract of: CN12088670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氢系统和车辆,涉及燃料电池车技术领域。车载氢系统包括:加氢组件;涡流管制冷器,涡流管制冷器具有入口、冷端出口和热端出口,入口连接加氢组件;控制器,与涡流管制冷器电连接,以调节制冷能力。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氢系统,系统在加氢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常温加氢,也可以选择降温加氢。这样可以避免加氢过程中温度上升导致温升快、加氢时间长的问题,也就是说有利于控制加氢时间,保障储气瓶的储氢量。如此,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Absstract of: CN120895675A
本申请涉及一种活性区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单极板,其相背的表面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流体流道,所述流体流道内沿所述单极板厚度方向对应开设有多个连接孔;以及,若干连接件,单个所述连接件同时穿过两单极板上的连接孔,并于两所述单极板相背表面形成用于对所述流体流道内的流体进行扰流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单极板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单极板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中的另一个。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焊接连接容易导致双极板强度降低以及复杂结构的加工不方便容易开裂,影响流体分布均匀性的问题。
Absstract of: CN120895687A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液流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液流电池技术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模块化层级架构,实现规模化部署与系统扩展,采用三级模块化分层架构,各单元功能边界清晰且独立封装。该管理系统包括容量舱采集单元、功率舱控制单元及系统控制单元。容量舱采集单元聚焦底层数据全量采集,功率舱控制单元承担区域级管控,系统控制单元实现全局协同优化。可根据需要支持按需增删模块的横向扩展和功能模块的纵向扩展的个性化需求,无需重构整体系统,提高了传统架构扩展性,降低了部署复杂性,降低了系统硬件调试等成本,降低了后期维护难度,适配大规模储能的高效运维需求,适配从中小规模到大型液流储能系统的平滑升级需求。
Absstract of: CN12088755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湿交替下生物电化学能量自循环的强化脱氮装置及方法,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装置包括生物滞留区和自动控制模块;生物滞留区自下至上依次包括砾石排水层、填料层、土壤层、蓄水层;填料层内设置有第一电极,土壤层内设置有第二电极;自动控制模块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超级电容、LOGO控制器、双刀双掷继电器、电压模块、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采用本发明装置在干旱期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促进有机物分解并产生生物电能,降雨期利用微生物电解池外加电压耦合微生物代谢强化电子转移脱氮,实现多种措施协同促进系统高效脱氮。
Absstract of: CN12089569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质子交换膜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磺化度为30%‑40%的SPAES溶于有机溶剂得到SPAES溶液;(2)将磺化度为60%‑70%的SPEEK溶于有机溶剂得到SPEEK溶液;(3)由g‑C3N4、DMSO、1,3‑丙烷磺酸内酯和NaOH制得sg‑C3N4;(4)将SPAES溶液、SPEEK溶液和sg‑C3N4混合得到混合液并浇筑成膜,混合液中SPAES、SPEEK和sg‑C3N4的质量比为:1‑2:1:0.15‑0.2。本发明的复合质子交换膜不仅兼具高质子传导率、离子选择性和稳定性,且制备工艺高效,成本较低。
Absstract of: CN120891445A
本发明涉及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电压巡检器故障检测方法、电池系统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检电压巡检器在当前巡检周期中,各个检测单元的实测电压;根据所述待检电压巡检器各个检测单元的实测电压,确定所述待检电压巡检器在所述当前巡检周期的平均电压;针对所述待检电压巡检器的各个检测单元中的目标检测单元,根据所述目标检测单元的实测电压与所述平均电压之间的第一偏差,以及所述目标检测单元的实测电压与临近检测单元的实测电压之间的第二偏差,检测所述目标检测单元是否存在故障,其中,所述临近检测单元具体为与所述目标检测单元之间所间隔的检测单元的数量,小于或等于2的检测单元,因此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Absstract of: CN120889662A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OFC和LNG冷能利用的冷热电水氢综合能源供应系统,包括SOFC和燃气轮机联和发电系统、ORC系统、LNG直接膨胀系统、PEM制氢系统和RO淡水系统;通过以SOFC和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系统为基准系统,引入ORC系统、LNG直接膨胀系统、PEM制氢系统、RO淡水系统构成一个可以实现制冷、供热、发电、制氢、淡水的综合能源产品供应系统,实现SOFC系统高温废气梯级利用的同时解决了LNG气化冷量浪费的问题,实现了余热回收和冷能回收双重增益。
Absstract of: CN120895679A
本申请涉及一种SOFC用催化燃烧器装置,其包括:电堆本体,其一端设有反应气体入口,一端设有反应气体出口;燃烧器本体,一端设有混合气入口,且所述混合气入口朝向所述电堆本体的反应气体出口;垫片组件,密封连接所述反应气体出口和所述混合气入口,所述垫片组件内设有容纳混合装置的空腔;锁紧机构,连接所述电堆本体和所述燃烧器本体。通过在电堆与燃烧器之间设置垫片组件与锁紧机构,可以调整垫片组件的厚度和锁紧机构锁紧的位置,来改变电堆和燃烧器之间的距离,便于在垫片组件内更换和布置不同规格尺寸的混合装置,提升性能检测与优化的效率,减少测试工装的重复加工成本。
Absstract of: WO2024201986A1
An electrolytic cell (1) is provided with a metal support body (10) and a cell body part (20). The cell body part (20) has a gas diffusion layer (5) disposed on a first main surface (12) of the metal support body (10). The metal support body (10) has: a gas permeation region (10a) in which a plurality of supply holes (11) is formed; and a gas non-permeation region (10b) surrounding the gas permeation region (10a) in a plan view. The gas diffusion layer (5) has: a first region (5a) formed on the gas permeation region (10a); and a second region (5b) formed on the gas non-permeation region (10b). In a cross section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the second region (5b) has a crack suppression space (5c).
Absstract of: CN120895690A
本发明涉及氢能应急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氢能应急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移动电源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氢气瓶,移动电源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矩形条板,两个矩形条板之间通过转轴共同转动安装有盖板,盖板的顶部安装有自动取放机构,移动电源本体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矩形槽,两个矩形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网,移动电源本体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清理机构,移动电源本体的底部安装有底座,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机构。该发明中,通过设置的驱动机构和自动取放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旧的氢气瓶自动拆卸以及对新的氢气瓶自动安装的效果,无需人工手动对氢气瓶进行拆装,降低人工手动拆装可能存在的风险。
Absstract of: WO2024209957A1
This composite material comprises a carbon material and a zinc phthalocyanine halide fix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rbon material.
Absstract of: MX2025007190A
Embodi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 invention encompass a composition comprising one or more of polycyclic olefinic monomers of formula (I) and one or more monomers of formula (III) for forming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optionally in combination with one or more monomers of formula (II). The composition undergoes mass vinyl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either under thermal or photolytic conditions and can be formed into ionomers on a suitable membrane support. The membrane supports thus formed are suitable as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for fabricating a variety of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among others. More specifically, the ionomeric membranes are formed on a variety of supports which contains a variety of quatemized amino functionalized norbomene monomeric units which are lightly crosslinked (less than five mol%). The membranes so formed exhibit very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up to 280 mS/cm at 80 °C. The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made in accordance of this invention are useful as fuel cells, gas separators, and the like.
Absstract of: CN223501897U
本申请涉及一种存气缓排装置及燃料电池系统。存气缓排装置包括:进气导管、弹性存气囊和排气阀,弹性存气囊的进气口与进气导管连通,弹性存气囊的出气口与排气阀连通;弹性存气囊包括气囊主体部、进口部和出口部,气囊主体部可膨胀、收缩以改变其内部的存气空间,进口部和出口部均与存气空间连通,进口部内形成有进气口,出口部内形成有出气口。采用本申请的存气缓排装置连接在燃料电池的电堆阳极尾排阀和消氢装置之间,由于存气缓排装置中用于存储气体的部件为弹性存气囊,弹性存气囊的存气缓冲容积范围较大。以及排气阀控制弹性存气囊内的气体以稳定的流量流入消氢装置,使消氢装置满足输入量即可,因此所设置的消氢装置的尺寸较小。
Absstract of: CN223498675U
本申请提供一种径向密封装置及燃料电池,该径向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圈、公端部和母端部;公端部的凸起包括外侧壁,母端部的凹陷包括内侧壁,外侧壁和内侧壁带有相同的锥度;公端部的外侧壁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放置密封圈;公端部插入母端部后,密封圈接触凸起外侧壁和凹陷内侧壁,形成密封。公端部凸起的外侧壁带有锥度,母端部凹陷的内侧壁也带有与外侧壁相同的锥度,这可以使得公端部凸起在插入母端部的凹陷时,公端部与母端部之间的缝隙相对于没有锥度的公端部和母端部更大,密封圈被压缩的程度更小,密封圈与母端部的凹陷内侧壁的相对压力更小,从而可以降低安装过程中密封圈的划伤和扭曲风险。
Absstract of: CN223501896U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热管理子系统测试台架。本实用新型燃料电池系统热管理子系统测试台架通过在散热器、PTC加热器和冷却水泵两端各布置了第一手阀,便于通过调节相应处第一手阀的开度大小,便于模拟不同阻力下的流体(冷却水)阻力和流量分配。本实用新型燃料电池系统热管理子系统测试台架可以用于测试各个零部件的流阻和流量分配,比如,(1)测试零部件在不同温度下的流阻;(2)模拟燃料电池系统冷却子系统的各支路流量分配;(3)验证节温器的控制策略(大、小循环流量分配及开启过程中温度波动)。
Absstract of: CN223501901U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易于散热的新型电堆,该新型电堆主要包括从上至下排列设置的上端板、上集流板、双极板、膜电极、下集流板以及下端板;其中,双极板和膜电极设置有多组,且双极板与膜电极呈交叉堆叠设置,且边缘对齐;下集流板的上方且在下集流板与最下层的膜电极之间设置有单极板,单极板由三片薄流场板粘合而成,相邻的薄流场板之间设置有水路通道,整体形成双层散热通道。本实用新型电堆在下集流板的上方设置单极板,单极板由三片薄流场板进行粘合并在其内部形成双层散热通道,提高了电堆端部散热的效果,能够减少高温对集流板导电的影响,与传统的燃料电池堆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堆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Absstract of: CN223495587U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工装夹具,包括:抓取机构、横向调节机构、承重横梁和两个竖向调节机构,所述抓取机构用于抓取电池模组;所述抓取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承重横梁上,用于调节所述电池模组的X轴位置;两个所述竖向调节机构分别连接于所述承重横梁的两端,用于调节所述电池模组的Z轴位置;所述横向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承重横梁,用于调节所述电池模组的Y轴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抓取机构、横向调节机构和竖向调节机构,可以分别调节电池模组的X、Y、Z轴位置,使得可以在受限空间自由使用夹具,大大提高电池模组工装夹具的灵活性。
Absstract of: CN223501899U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的气体回收装置,包括正极管路、负极管路、反应室和吸收室;正极管路和负极管路均与反应室连通;反应室包括光源发生器,用于促进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发生反应;吸收室包括电解液入口、电解液出口、吸收室进气孔和吸收室出气孔,吸收室进气孔与反应室出气孔连接,吸收室电解液入口和吸收室出气孔分别连接所述液流电池的正极储罐。将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在反应室中发生反应,在吸收室中被吸收,并回流至正极储罐中,减缓液流电池中氯离子的流失速率和降低电解液金属盐的析出;维持较高能量密度和能量转换效率;避免添加含氯酸液补充氯离子的问题,降低了液流电池的维护成本。
Absstract of: CN223501902U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堆封装结构,涉及电池封装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部设置有容腔,外壳体上端开口设置,外壳体上端开口处通过螺钉连接有封盖,外壳体内安装有若干均匀排列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上端穿出封盖;电池单元上均设置有电极,电极表面包裹有绝缘套,封盖上端设置有散热机构,两块侧板之间可转动安装有轴套,轴套上固定连接有吸水棉,吸水棉呈圆柱状,吸水棉一侧朝向穿口设置;本设计的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堆封装结构,当外壳体内部压力上升时,气压推动活塞向外侧移动,活塞下端与穿口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外壳体内的空气可由间隙处排出,从而及时降低外壳体内的压强。
Absstract of: CN223503230U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多功能的氢燃料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一侧面上安装有侧盖板,且外壳的内部通过抗震装置安装有氢燃料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本体,侧盖板上嵌装有至少一个散热风扇,外壳的两端壁上以及正对侧盖板的一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氢燃料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本体上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多功能的氢燃料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通过设置的散热风扇、散热孔及温控开关,实现了对氢燃料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本体的自动散热功能,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通过抗震装置的设置,特别是方形橡胶框及其内部的橡胶隔片,有效提升了设备的抗震性能,保护了核心部件的安全。
Absstract of: FR3161809A1
MODULE D’ALIMENTATATION EN AIR POUR UN SYSTÈME DE PILES À COMBUSTIBLE POUR AÉRONEF L’invention concerne un module d’alimentation en air comportant un boîtier qui comporte un orifice d’entrée et un orifice de sortie et dans lequel s’écoule un flux d’air. Selon l’invention, le module comporte, logés dans le boîtier, un premier filtre et un premier échangeur thermique qui sont en communication fluidique directement l’un avec l’autre. La mise en œuvre d’un tel module d’alimentation en air permet de s’affranchir de l’utilisation de tuyaux de raccordement entre les éléments du module. Ceci permet de diminuer le volume (et donc l’encombrement) ainsi que le poids du module de sorte à faciliter son intégration au sein d’un système de production d’énergie électrique comportant une pile à combustible. Ceci est également avantageux lorsque le module doit être embarqué dans un aéronef. Fig. 2
Nº publicación: FR3161692A1 31/10/2025
Applicant:
ARKEMA FRANCE [FR]
ARKEMA FRANCE
Absstract of: FR3161692A1
L'invention concerne u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voile de fibres comprenant des fibres d’un copolymère à base du motif de répétition issu du fluorure de vinylidène (VDF), par électrofilage d’une solution dudit polymère fluoré. L'invention concerne également les voiles de fibres susceptibles d’être obtenus par ce procédé. L’invention concerne enfin les différentes applications desdits voiles de fibres comme renfort mécanique d’électrolyte polymère dans les piles à combustible, les électrolyseurs et les batteries Figur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