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erio de Industria, Turismo y Comercio LogoMinisterior
 

Nanomaterials de carboni

Resultados 130 resultados
LastUpdate Última actualización 20/08/2025 [07:26:00]
pdfxls
Solicitudes publicadas en los últimos 60 días (excluida automoción) / Applications published in the last 60 days (Automotion publications excluded)
Resultados 1 a 25 de 130 nextPage  

一种多孔炭与碳纳米管联合制备系统与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479315A 15/08/2025
Solicitante: 
清华大学鄂尔多斯实验室
CN_120479315_PA

Resumen de: CN120479315A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炭与碳纳米管联合制备系统与方法,包括活化流化床,炭化流化床,以及碳纳米管制备流化床;活化流化床填装有供能碳载体,通入氧气以及活化气体后,供能碳载体与氧气发生燃烧放热,使活化流化床升温,形成的第一尾气通入填装有炭颗粒前躯体的炭化流化床内,炭颗粒前躯体在第一尾气携带的高温的作用下碳化,生成炭化物颗粒,以及含C1‑C30的第二尾气;炭化物颗粒输送至活化流化床,通过控制第一气体入口的进气流速,使炭化物颗粒始终处在活化流化床的中上部,并使炭化物颗粒在活化气体中活化,形成多孔炭颗粒;第二尾气进入碳纳米管制备流化床,并在纳米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其中的C1‑C30转化为碳纳米管实现低成本联产多孔炭与碳纳米管。

一种碳纳米管复合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483240A 15/08/2025
Solicitante: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CN_120483240_PA

Resumen de: CN120483240A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复合钛酸锂负极材料(LTO‑CNT)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将偏钛酸溶于双氧水中,得到过氧化钛络合物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锂,调节pH后加入到碳纳米管分散液中,升温反应,析出黄色沉淀,即为LTO‑CNT前驱体;再进行热处理,即得碳纳米管复合钛酸锂负极材料(LTO‑CNT)。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其优点在于,所述方法反应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温度低于80℃,无需高压反应条件;设备要求低;原料利用率高;反应时间短;后处理工艺简单,只需简单的过滤洗涤操作即可。本发明制备钛酸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一致性好,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复合材料导电性能明显上升,电化学性能显著提升。

一种高光热红光碳量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483112A 15/08/2025
Solicitante: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CN_120483112_PA

Resumen de: CN120483112A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光热红光碳量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生物功能纳米材料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邻苯二胺、盐酸多巴胺和氯金酸溶于溶剂,得溶液A;在溶液A中加入酸和氧化剂,搅拌,进行水热反应,冷却后得溶液B;将溶液B洗涤、离心,取上清液得溶液C;将溶液C纯化、干燥即得。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合成条件简易,有利于工业生产。且量子产率高、荧光强度高,有良好的光热效应和灵敏的脲酶响应性。

乙醇调控层状金属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甲烷催化裂解制备单壁碳纳米管中的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483262A 15/08/2025
Solicitante: 
天津大学
CN_120483262_PA

Resumen de: CN120483262A

本发明公开乙醇调控层状金属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甲烷催化裂解制备单壁碳纳米管中的应用,将碱液和含有Fe、Mo、Mg和Al的可溶性金属盐滴加到碱性的乙醇水溶液中,形成沉淀,经老化、干燥和煅烧后,得到乙醇调控Fe‑Mo/MgAl‑LDOs催化剂,将这一催化剂应用到甲烷催化裂解制备单壁碳纳米管。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层状金属氧化物中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径,但孔体积有所减小,有效避免了SWCNTs在生长过程中因“碰壁”而停止生长。

含有α-萘胺碳点的微针贴片及其在比色-荧光双模式信号检测亚硝酸盐中的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484803A 15/08/2025
Solicitante: 
四川轻化工大学
CN_120484803_PA

Resumen de: CN120484803A

本发明公开了含有α‑萘胺碳点的微针贴片及其在比色‑荧光双模式信号检测亚硝酸盐中的应用,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以α‑萘胺为碳源,将其制备为蓝色荧光α‑萘胺碳点,该碳点具有良好的颜色和荧光变化,将其作为显色剂制备为微针贴片可实现对食品中NO2‑比色‑荧光双传感应用。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微针贴片对样品进行无损检测,可通过肉眼初步判断亚硝酸盐是否超标,通过手机拍照读取比色‑荧光双模式信号可获得拍照数据,进一步处理后能够对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准确定量,以此实现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快速且简单的检测。因此,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球形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483082A 15/08/2025
Solicitante: 
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N_120483082_PA

Resumen de: CN120483082A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球形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所需的粉料按照相应的比例加入溶剂中进行混合,混合后经过研磨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S2、将上述的混合物进行干燥后烧结,得到第一磷酸铁锂前驱体;S3、将所述第一磷酸铁锂前驱体、和其他粉料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分散处理得到第二混合物,研磨干燥,得到第二磷酸铁锂前驱体;S4、将第二磷酸铁锂前驱体烧结得到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本发明在浆料的干燥阶段采用二流体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出了粒度较小的球形磷酸铁锂,省去了传统工艺上对材料的气流粉碎等工艺,对原料要求低、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一种过渡金属Ⅴ-Ⅵ主族多元磷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483057A 15/08/2025
Solicitante: 
广州大学
CN_120483057_PA

Resumen de: CN120483057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过渡金属Ⅴ‑Ⅵ主族多元磷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双腔石墨舟作为反应容器,其中主反应腔装载过渡金属前驱体与磷源混合物,辅助沉积腔装载硫族元素前驱体;S2.通过焦耳热系统实现瞬时升降温:主反应腔在0‑10秒内升温至800‑1000℃使金属前驱体分解,辅助沉积腔维持400‑600℃控制硫族元素还原气化;S3.周期性开启主反应腔/辅助沉积腔之间的石墨旋转阀门,利用Knudsen扩散效应实现P/Se/Te原子级掺杂;S4.在30‑40秒内以50‑100℃/s的速率梯度降温,诱导晶格应力形成高密度位错缺陷。本发明可以实现多元掺杂的精准可控,大幅提高反应效率,并改善产品结构。

一种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对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497050A 15/08/2025
Solicitante: 
复旦大学
CN_120497050_PA

Resumen de: CN120497050A

本发明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对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对电极制备包括:在碳纳米管薄膜上涂覆一层金属颗粒,形成复合碳纳米管薄膜,然后将复合碳纳米管薄膜缠绕在导电纤维上,再用多硫化物溶液将金属颗粒硫化,原位生成具有高催化活性的硫化物纳米片,即得到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对电极。该电极可用作纤维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对电极。本发明通过在碳纳米管薄膜基底构筑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片催化层,显著提升催化活性,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并且碳纳米管薄膜多孔结构有利于聚合物粘接剂的渗透,形成机械互锁界面,增强活性纳米片与碳纳米管薄膜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稳定性。

一种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483110A 15/08/2025
Solicitante: 
中南大学
CN_120483110_A

Resumen de: CN120483110A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对苯二胺和三苯胺的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荧光碳点是将三苯胺和对苯二胺作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所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对苯二胺和三苯胺的功能化碳点,使其可在365 nm波长激发下实现599 nm发射。NADH通过静态猝灭机制与碳点表面活性位点形成非荧光基态复合物,导致599 nm荧光猝灭及444 nm发射增强,实现了对NADH的比率荧光检测。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选择性高,响应迅速,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至108 nM。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铁/锡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497662A 15/08/2025
Solicitante: 
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CN_120497662_PA

Resumen de: CN120497662A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铁/锡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氧化石墨烯、铁磁性材料和锡粉,其中所述的氧化石墨烯与铁磁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0.3~0.7),其中所述的氧化石墨烯与锡粉的质量比为1:(1‑2),其中所述的氧化石墨烯与铁磁性材料通过喷雾干燥法相结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获得的吸波材料具有高的微波损耗能力,并且还可以提升石墨烯基吸波材料的阻抗匹配性能。

一种控制石墨烯层数的制备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483127A 15/08/2025
Solicitante: 
深圳海能长储科技有限公司
CN_120483127_PA

Resumen de: CN12048312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石墨烯层数的制备方法,属于石墨烯制备与应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控制石墨烯层数产率低,能耗和设备成本高的问题。一种控制石墨烯层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采用气流磨对石墨原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高活性原料;步骤S2、对所述高活性原料进行微波与超声波处理;步骤S3、采用等离子体工艺对所述步骤S2得到的物料进行表面改性,得到石墨烯。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缺陷密度比传统的氧化还原法低,得到的石墨烯的导电性能以及抗拉强度优于传统的氧化还原法,且本发明的方法能耗低、成本低,更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一种碳量子点修饰的红色荧光硅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483111A 15/08/2025
Solicitante: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CN_120483111_PA

Resumen de: CN120483111A

本发明属于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量子点修饰的红色荧光硅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使用碳量子点对硅胶进行修饰获得红色荧光硅胶,碳量子点无毒无害且具有强烈荧光,相对于荧光染料,其合成材料容易获取且操作简单,且制得的红色荧光硅胶具有通用型,可以用于各种荧光传感器的制备中;提供的制备方法成本较低,大概为传统使用柠檬酸等为原料的方法成本的1/7,为荧光硅胶的工业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三维石墨烯预制体冷冻打印温度精确控制方法和装置

NºPublicación:  CN120481287A 15/08/2025
Solicitante: 
西北工业大学
CN_120481287_PA

Resumen de: CN120481287A

本发明一种三维石墨烯预制体冷冻打印温度精确控制方法和装置,属于三维石墨烯预制体制备技术领域;方法步骤为:将液体介质注入液槽;对打印基板表面进行亲水性处理;控制打印基板下降至液槽内初始位置,使其底部浸入所述液体介质中;通过打印喷头在打印基板上逐层喷射石墨烯液滴,每层喷射完成后,驱动打印基板下降,使已凝固层石墨烯部分浸入液体介质中,直至其温度与设定温度一致重复上述打印下沉步骤,直至完成三维石墨烯预制体的预设层数。本发明的核心优势在于突破了传统技术中因热阻叠加导致的打印层温度不可控问题。

一种剥离多壁碳纳米管制备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工艺

NºPublicación:  CN120483120A 15/08/2025
Solicitante: 
深圳市坤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N_120483120_PA

Resumen de: CN12048312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剥离多壁碳纳米管制备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工艺,该工艺的耦合反应釜上配套设置有超临界CO2流体循环系统、超声设备、搅拌器、外加热夹套、狭缝剪切循环系统,步骤为:将多壁碳纳米管和有机溶剂构成的混合液装入耦合反应釜中,关闭进料阀、启动搅拌器和超声设备并加热;输入超临界CO2流体至压力达到30‑35MPa;启动狭缝剪切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剪切;至多壁碳纳米管80%以上被剥离后回收CO2;分别卸料完成剥离工艺。本发明是用成熟、低成本的多壁碳纳米管为原料,通过超声波和狭缝剪切耦合超临界CO2流体剥离多壁碳纳米管来制备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工艺制程短、生产效率高、产品增值大、经济效益显著。

一种醇热法合成双发射荧光碳点及其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483113A 15/08/2025
Solicitante: 
泉州师范学院
CN_120483113_PA

Resumen de: CN120483113A

本发明一种醇热法合成双发射荧光碳点及其应用,以2,4‑二氨基苯磺酸和交联辅助剂为碳源,乙醇为溶剂,通过合成反应制得碳点溶液,所述碳点溶液经纯化后得到粉末状的碳点,交联辅助剂为聚乙烯亚胺、柠檬酸、邻苯二胺或乙酸;碳点具有荧光双发射峰。合成的碳点具有光学稳定性好、激发不依赖等性质。溶液体系的双荧光发射峰对溶液pH和水溶剂敏感,同时具有上转换荧光和固相基质中长余辉等发光性能。整个制备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重复的优点。碳点的荧光信号对马来酸乙酰丙嗪药物有线性猝灭响应,可用于建立药物的含量分析新方法。

FeCoMn-PBA/纳米硫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497305A 15/08/2025
Solicitante: 
东南大学
CN_120497305_PA

Resumen de: CN120497305A

一种FeCoMn‑PBA/纳米硫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属于锂硫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金属‑硫族电池的正极材料制备和应用。本发明将生产得到的普鲁士蓝类似物和纳米硫碳复合物通过简单的机械物理球磨方式进行混合得到高性能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使用该正极材料制备得到的正极具有增强多硫化物吸附和催化转化、提高电极结构稳定性和缓解体积膨胀等诸多优势。用此正极制备的锂硫纽扣电池可以实现1400.45mAh/g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和200圈循环后保持76.27%的容量保持率,并且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本发明具备低成本和批量生产的优势。

一种硅表面生长石墨烯薄膜的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483124A 15/08/2025
Solicitante: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N_120483124_PA

Resumen de: CN120483124A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表面生长石墨烯薄膜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硅衬底;S2,通过温度梯度场产生活性碳原子浓度增强场,通入碳源气体,在硅衬底上通过CVD生长得到厚度为3nm‑5nm的石墨烯薄膜。根据本发明的硅表面生长石墨烯薄膜的方法,借助于活性碳原子浓度增强场通过CVD在硅表面直接大面积生长石墨烯,解决石墨烯生长需要金属催化衬底的限制以及石墨烯转移带来的各种问题,得到一定厚度的石墨烯薄膜。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497312A 15/08/2025
Solicitante: 
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CN_120497312_A

Resumen de: CN120497312A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材料基体、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位于所述正极材料基体的表面,第二包覆层位于所述第一包覆层的表面;所述第一包覆层包括离子导体层,离子导体层的离子电导率≥10‑8S/cm;所述第二包覆层包括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本发明通过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的协调配合,构建离子/电子双导复合包覆层,以进行界面化学钝化和机械保护,更有利于减少材料的表面裂纹和相变,有利于降低电极与电解液界面放热反应,提高热稳定性,可提高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该正极材料在高温、高压下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快充性能好。

一种含氮一维碳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497055A 15/08/2025
Solicitante: 
大连理工大学
CN_120497055_PA

Resumen de: CN120497055A

一种含氮一维碳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其属于纳米新材料的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三聚氰胺、芳香胺‑酸为原料,脂肪醛为聚合反应引发剂,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的双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在酸性环境中将模板剂与三聚氰胺等混合,调节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对模板剂形态进行干预,使其转变为棒状胶束,经过席夫碱加成聚合反应获得聚合物纳米棒,进一步通过惰性气氛下的高温热解处理获得碳质纳米棒。该碳纳米棒具有450 m2 g‑1的比表面积,并用作超级电容器,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工艺条件温和、绿色环保。

一种厚度均匀的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483125A 15/08/2025
Solicitante: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N_120483125_PA

Resumen de: CN120483125A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度均匀的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金属单晶薄膜衬底;S2,在1060℃‑1070℃下,通入流量比为(100‑200):(20‑30)的氢气和气态碳源的混合气体,在金属单晶薄膜衬底上通过CVD生长得到石墨烯薄膜。根据本发明的厚度均匀的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可以打破自限制效益,具有厚度均匀的特点,在石墨烯复合材料和微电子领域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

一种掺杂改性的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497308A 15/08/2025
Solicitante: 
华开新能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CN_120497308_PA

Resumen de: CN12049730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改性的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硅基负极材料因体积膨胀大、导电性差导致的循环性能差等问题。该方法通过将纳米硅粉体与特定比例的过渡金属和碱土金属复合掺杂源及碳源混合,经两次差异化球磨处理,再通过梯度煅烧工艺,最后在流化床中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进行碳纳米管包覆。本发明通过双金属协同掺杂构建导电‑缓冲双功能网络,结合梯度热处理工艺优化材料结晶度与孔隙结构,制得的负极材料首次库伦效率达87%以上,体积膨胀率降低至150%,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超过92%,显著提升了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一种用于石墨烯生长的反应装置和加热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479330A 15/08/2025
Solicitante: 
氢田(常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CN_120479330_PA

Resumen de: CN120479330A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石墨烯生长的反应装置和加热方法,包括反应炉、坩埚、第一遮挡组件、第二遮挡组件和传动机构;坩埚设置于反应炉的炉腔中,用于容置石墨烯生长的金属催化剂;第一遮挡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遮挡板,至少两个遮挡板间隔设置于坩埚的坩埚口,用于部分覆盖坩埚口;第二遮挡组件叠放于至少两个遮挡板的上方,能够至少部分覆盖相邻遮挡板之间的间隔,间隔由第二遮挡组件覆盖后形成用于坩埚内气体置换的通道;传动机构分别与第一遮挡组件和第二遮挡组件传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遮挡组件和第二遮挡组件运动至暴露坩埚口。本申请提供的反应装置,能够在金属催化剂加热熔化的过程中,阻挡坩埚内的热量损失,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并降低能耗。

UN AGENTE CONDUCTOR, UN ELECTRODO PARA UNA BATERIA DE LITIO Y UN METODO PARA PREPARAR EL AGENTE CONDUCTOR

NºPublicación:  ES3034333A2 14/08/2025
Solicitante: 
CABOT CORP [US]
CABOT CORPORATION
KR_20250114343_PA

Resumen de: WO2024109728A1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ductive agent, an electrode for a lithium battery, and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conductive agent. The conductive agent comprises a mixture of dried, preferably freeze-dried carbon nanostructures and carbon black.

COMPLEX NANOSTRUCTURE FORMING A TRANSISTOR

NºPublicación:  US2025259676A1 14/08/2025
Solicitante: 
HARTHCOCK JERRY D [US]
Harthcock Jerry D
US_2025259676_PA

Resumen de: US2025259676A1

A complex nano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first nanostructure component having at least one aperture in a side thereof; at least one second nanostructure component having a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wherein the first end of each of the at least one second nanostructure is inserted through a corresponding one of the at least one aperture in the first nanostructure, thereby forming at least one junction. Embodiments of the complex nanostructure include a bifurcated nanostructure transistor constructed of linear carbon nanotubes, a multiplexer constructed of a circular carbon nanotube and multiple linear carbon nanotubes, and an information unfolder constructed of linear or a combination of linear and circular carbon nanotubes. The nanotubes may optionally be decorated with genetic material such as single-strand or double-strand human DNA segments and/or may be modified by e-beam or ozone gas to add defects into the nanotubes to alter electrical/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POROUS COMPOSITE ELASTOMER AND SILICON-CARB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Nº publicación: WO2025167529A1 14/08/2025

Solicitante:

CARBON ONE NEW ENERGY GROUP CO LTD [CN]
ZHEJIANG LICHEN NEW MATERIAL TECH CO LTD [CN]
\u78B3\u4E00\u65B0\u80FD\u6E90\u96C6\u56E2\u6709\u9650\u8D23\u4EFB\u516C\u53F8,
\u6D59\u6C5F\u9502\u5BB8\u65B0\u6750\u6599\u79D1\u6280\u6709\u9650\u516C\u53F8

WO_2025167529_A1

Resumen de: WO2025167529A1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of batteries, and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porous composite elastomer and silicon-carb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therefor and the use there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porous composite elastomer, which is of a porous structure, and comprises a flexible body and a rigid body, which are interpenetrating, wherein the raw material of the flexible body comprises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 rigid body comprises hard carbon. In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 is prepared by using carbon nanotubes and hard carbon as carbon sources and compounding same with silicon; and compared with a conventional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 the carbon nanotubes, serving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silicon and the hard carb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ductivity and the ion conducting energy, thereby improving the rate capability of a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traduc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