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erio de Industria, Turismo y Comercio LogoMinisterior
 

Alerta

Resultados 548 resultados
LastUpdate Última actualización 17/07/2025 [06:49:00]
pdfxls
Solicitudes publicadas en los últimos 15 días / Applications published in the last 15 days
previousPage Resultados 300 a 325 de 548 nextPage  

一种具有操作条件自适应的PEMFC堆发电效率优化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280520A 08/07/2025
Solicitante: 
中国计量大学
CN_120280520_A

Resumen de: CN120280520A

一种具有操作条件自适应的PEMFC堆发电效率优化方法。包括:通通过对所建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发电效率理论模型分析可得,电堆发电过程受其堆内水管理、热管理状态的直接影响。在满足负载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将PEMFC堆的输出功率设定为负载所需功率,并以燃料电池堆直流总内阻最小为控制目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得PEMFC堆在负载所需功率输出下直流总内阻达到最小时的工作温度、工作湿度及输出电压,此工况下可提高电堆的发电效率。将求得的工作温度、工作湿度以及输出电压代入燃料电池发电效率理论模型能够计算出燃料电池在当前功率输出下的发电效率。

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硼氢化钠供氢燃料电池控制系统

NºPublicación:  CN120280515A 08/07/2025
Solicitante: 
江苏师范大学国氢(苏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CN_120280515_PA

Resumen de: CN12028051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硼氢化钠供氢燃料电池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单元实时监测燃料电池输出功率、氢气流量、纯度、温度及压力,结合PID算法动态调节硼氢化钠溶液供给速率和反应温度,实现产氢速率与负载需求的精准匹配。控制器单元根据负载功率差值计算目标产氢速率,通过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优化组合生成控制信号,驱动可调流量泵和加热装置执行调节。系统在‑40℃环境下启动时间≤1min,响应时间<5s,稳态误差<3%,并具备氢气纯度<99.99%、压力>8bar时的自动保护功能。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系统响应滞后、低温性能差及安全隐患问题,显著提升了供氢效率与系统可靠性。

一种工业污水分级处理设备及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271159A 08/07/2025
Solicitante: 
浙江海澳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CN_120271159_PA

Resumen de: CN12027115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污水分级处理设备,属于工业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设备包括污水处理装置机体,还包括三级处理室、电解极棒、分流组件和气体分离回收机构,所述三级处理室设置于污水处理装置机体内腔的一端;所述电解极棒设置于三级处理室内腔的底部;本发明通过设置分流组件和气体分离回收机构,当污水可通过分流组件导流至三级处理室的内部时,由于分流组件使得三级处理室内部污水被分流两侧,并且可对两侧的污水在电解极棒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形成的气泡进行分隔开,之后通过水流向上进入至气体分离回收机构内部,可实现对污水顶部气泡中的氢气和氧气低成本的回收,避免造成能量损坏,减少了成本。

一种燃料电池散热器自动清洗系统

NºPublicación:  CN120280512A 08/07/2025
Solicitante: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CN_120280512_PA

Resumen de: CN120280512A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散热器自动清洗系统,包括热交换系统、清洗系统、测控系统和定位系统;所述定位系统上设置有热交换系统、清洗系统和测控系统;所述热交换系统和清洗系统之间构成循环加热回路,所述热交换系统、和清洗系统与待清洗散热器构成循环清洗回路;所述热交换系统和清洗系统由测控系统控制连接。本发明整个清洗过程完全实现自动化,在提高清洗效率的同时,减少人员劳动强度。

一种氢燃料电池生产用的贴合放料机械臂

NºPublicación:  CN120270791A 08/07/2025
Solicitante: 
协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CN_120270791_PA

Resumen de: CN120270791A

本发明涉及氢燃料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生产用的贴合放料机械臂,包括安装在移动机械臂上的移动放料装置,移动放料装置包括堆叠限位框架,堆叠限位框架的侧部设有多个限位进料口,堆叠限位框架的内部设有堆叠检测区域,堆叠检测区域的侧部设有多个检查口,每个检查口位置均安装有视觉检测摄像头,堆叠限位框架的上方安装有推动板料向下移动的贴合推压机构,堆叠限位框架上安装有夹持调控装置,夹持调控装置设有两个用于夹持板材的夹持端,本发明可有效提高生产质量避免造成浪费,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碳载铂钴铜多功能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280503A 08/07/2025
Solicitante: 
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CN_120280503_PA

Resumen de: CN120280503A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碳载铂钴铜多功能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能源材料技术领域。其中,将纳米碳载体溶液与氯铂酸溶液、氯化钴溶液以及氯化铜溶液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超声分散,搅拌,得到悬浊液,其中,铂离子与钴离子、铜离子的摩尔比为2:(0.5‑1):(0.5‑1);接着,将悬浊液放置于反应釜中,在120‑250℃下反应1‑6h,得到黑色胶体溶液;然后,将黑色胶体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黑色粉末;最后,对黑色粉末进行酸处理,研磨,得到碳载铂钴铜多功能合金催化剂。该催化剂用于氢燃料电池和/或甲醇燃料电池中阴极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和/或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阳极的甲醇氧化反应催化。

一种氢燃料电池用气液分离器二次包胶注塑成型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269763A 08/07/2025
Solicitante: 
芜湖同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CN_120269763_PA

Resumen de: CN120269763A

本发明涉及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用气液分离器二次包胶注塑成型方法,通过先成型作为基体的分水体和湿入腔体,再将成型的基体放入气液分离器注塑模具中往分水体和湿入腔体交接处注入与基体同样的注塑材料形成包胶功能层,这样可以将分水体和湿入腔体通过压力耦合实现分子链互熔在一起得到气液分离器总成,无需粘合剂,没有选用传统的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选择了同种材料模腔内熔合的方式,提高了整体的强度以及气密效果。

金属纳米结构及制造其的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282846A 08/07/2025
Solicitante: 
喜星触媒株式会社
CN_120282846_PA

Resumen de: WO2024196216A2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al nanostructur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Provided is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etal nanostructure, the method comprising a step for reacting a precursor aqueous solution including a metal salt, glycerol, and oxalic aci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NºPublicación:  JP2025101100A 07/07/2025
Solicitante: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JP_2025101100_PA

Resumen de: WO2025141953A1

A fuel cell system (1) comprises an FC stack (11) that generates electric power upon receiving supply of hydrogen and air, but does not comprise a DC-DC converter. The fuel cell system comprises: a hydrogen system (21) that supplies hydrogen to the FC stack (11); and a control device (20) that controls an injector (53) of the hydrogen system (21). When the FC stack (11) stops intermittently, the control device (20) controls the injector (53) so as to lower the outlet hydrogen pressure at an ejector (54) of the hydrogen system (21) to a level higher than a prescribed cutoff hydrogen pressure. Prior to lowering the outlet hydrogen pressure to a level higher than the cutoff hydrogen pressure, the control device (20) controls the injector (53) so as to temporarily lower the outlet hydrogen pressure to the cutoff hydrogen pressure.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NºPublicación:  JP2025101560A 07/07/2025
Solicitante: 
トヨタバッテリー株式会社
JP_2025101560_PA

Resumen de: JP2025101560A

【課題】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補助電池のメモリ効果を抑制することである。【解決手段】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は、燃料電池と、燃料電池の出力電力が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への要求電力に対する余剰の電力を充電し、放電してその不足分を補う補助電池と、燃料電池の出力と補助電池の充放電を制御する制御部とを備え、設定した上限SOC:SCmaxと下限SOC:SCminの間で、中心SOC:SC1~SC5に基づいた複数の帯域Z1~Z5に区分され、補助電池SOC調整モードにおいて制御部は、補助電池のSOC:SBが、中心SOC:SCに基づいた所定の帯域にある場合に、カウンタにより一定のタイミングで、中心SOC:SCを変更する中心SOC変更処理の手順を実行する。このため、補助電池が使用されるSOCの帯域が分散されメモリ効果を抑制することができる。【選択図】図5

一种双堆燃料电池系统进气集成模块

NºPublicación:  CN223066198U 04/07/2025
Solicitante: 
洺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Resumen de: CN223066198U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堆燃料电池系统进气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集成模块包括集成壳体(1),所述集成壳体(1)的一侧连接有空入接头(2)和氢入汇流管(3),空入接头(2)与开设在集成壳体(1)侧板上的空气入口(4)相连通,空气入口(4)通过空气管路与开设在集成壳体(1)另一个侧板上的两个空气出口(5)相连通,氢入汇流管(3)与开设在集成壳体(1)侧板上的氢气入口(6)相连通,氢气入口(6)通过氢气管路与开设在集成壳体(1)另一个侧板上的两个氢气出口(7)相连通。

基于流量均匀分配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进气歧管

NºPublicación:  CN120261619A 04/07/2025
Solicitante: 
西安交通大学
CN_120261619_PA

Resumen de: CN120261619A

本发明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流量均匀分配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进气歧管,包括两条燃料和空气进气歧管,所述燃料和空气进气歧管上端面为电池堆的气体进口面,下端面为封闭面,存在与电池堆各层单电池结构的相交面,所述相交面为进气歧管分配给各层电池的气流进口面。本发明能够均匀的向各层电池分配燃料与空气,使各层电池能够充分进行电化学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池堆内部各层单电池性能均一性问题。

一种碳纤维纸及其制备方法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NºPublicación:  CN120250398A 04/07/2025
Solicitante: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CN_120250398_A

Resumen de: CN12025039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纸及其制备方法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短切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碳纤维浆料过滤并进行湿法成型,得到湿碳纤维层;向湿碳纤维层中加入改性增强剂溶液,随后加热烘干和按压,得到碳纤维原纸;将碳纤维原纸浸入树脂溶液中浸渍后烘干,进行热压固化、碳化和石墨化处理,制备得到燃料电池用碳纤维纸。本发明中可以使改性增强剂及功能性填料更容易粘接在碳纤维交叉连接之处,一方面增强通电网络,提升产品的导电、导热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常规功能性填料在树脂浸胶阶段加入所导致的孔隙填充,对产品的孔隙及透气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一种分区双极板、电池、电堆和多区域温度梯级调控系统

NºPublicación:  CN120261609A 04/07/2025
Solicitante: 
华中科技大学
CN_120261609_PA

Resumen de: CN120261609A

本申请属于燃料电池调控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分区双极板、电池、电堆和多区域温度梯级调控系统。本申请通过沿气体流动方向自上而下逐级换热,形成水冷流道温度可控递增,配备相应温度梯级调控控制策略,结合回热和梯级温控技术,从而大幅降低工程实现时的复杂性与能量损耗,并在优化电池局部性能均衡的同时实现整体运行性能的提升。该系统不仅适用于单个电池,也适用于整个电堆。为车载燃料电池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在跨湿度环境和高负载条件下,展现出卓越的性能提升能力。

一种新型钛基光催化燃料电池阳极材料ZnIn2S4/TiO2NTs/Ti mesh的制备方法及去除2,4-DCP的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261602A 04/07/2025
Solicitante: 
济南大学
CN_120261602_PA

Resumen de: CN120261602A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光催化燃料电池阳极材料ZnIn2S4/TiO2NTs/Ti mesh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催化燃料电池系统中发电并去除污染物的应用,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制备方法:该发明以钛网为基底,先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TiO2NTs),再通过一步水热法将ZnIn2S4负载到TiO2NTs,最终得到ZnIn2S4/TiO2NTs/Ti mesh复合光催化燃料电池阳极材料。该发明制备工艺简单,设备要求少,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将制备的ZnIn2S4/TiO2NTs/Ti mesh材料作为光阳极材料,铂片作为阴极构建光催化燃料电池体系,该光催化燃料电池具备良好的降解和产电能力。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浓度为10 mg/L 2,4‑二氯苯酚(2,4‑DCP)为底物时,150 min内降解率达到约90%,开路电压0.4 V,光电流密度0.22 mA/cm2。

一种快速启动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261631A 04/07/2025
Solicitante: 
南京师范大学
CN_120261631_PA

Resumen de: CN12026163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启动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方法,该方法采集高有机质含量的沉积物,并添加外源有机物与生物膜促进剂,构建优化的预培养环境进行阳极预培养,然后利用该阳极构建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该方法实现了预培养阳极的微生物群落优化、提高了微生物的附着能力,进而提高了预培养阳极的性能;并且通过标准化流程和自动化设备控制环境条件,精确控制预培养时间,避免预培养过程中的阳极表面堵塞,提高了预培养过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利用本方法预培养阳极构建的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直接投入运行,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减少现场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低成本的液流电池及其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261648A 04/07/2025
Solicitante: 
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CN_120261648_PA

Resumen de: CN120261648A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液流电池及其应用,低成本的液流电池的正极电解液的氧化还原活性物质中含有具有受阻胺的羟胺环状结构基团,所述含有具有受阻胺的羟胺环状结构基团优选为基于1‑羟基‑2,2,6,6‑四取代的哌啶基团、1‑氧自由基‑2,2,6,6‑四取代的哌啶基团和1‑氧代‑2,2,6,6‑四取代的哌啶鎓基团中的一种或多种;其负极电解液的氧化还原活性物质中含有钛元素、钒元素、铬元素、铁元素和锌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低成本的液流电池具有输出电压高、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的优点,在储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大规模推广潜力。

一种自排水功能的纳米串珠结构催化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261594A 04/07/2025
Solicitante: 
中国矿业大学
CN_120261594_PA

Resumen de: CN12026159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排水功能的纳米串珠结构催化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六水合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分别溶解于甲醇,通过搅拌混合获得2‑甲基咪唑锌盐;将铁盐水溶液与2‑甲基咪唑锌盐搅拌混合,静置后获得Fe‑N‑C前驱体溶液;随后将Fe‑N‑C前驱体溶液、聚丙烯酸溶液、乙炔黑分散液等体积混合均匀,搅拌获得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获得纳米纤维催化层,再煅烧处理,获得纳米串珠结构催化层。本发明的纳米串珠结构催化层由纳米纤维构成,单根纳米纤维为串珠结构,其组装的燃料电池在高电流密度区域具有较好传质性能,且长时间放电后无水淹现象。

一种有机活性物质及基于其的制备方法和负极电解液

NºPublicación:  CN120247818A 04/07/2025
Solicitante: 
杭州德海艾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CN_120247818_PA

Resumen de: CN120247818A

本申请涉及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电解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活性物质及基于其的制备方法和负极电解液,其中,所述有机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为包括:将物质A、物质B和Pd催化剂分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反应,得到混合液,固液分离,干燥,将得到的沉淀分散于浓硫酸中,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降低温度,离心,收集固体沉淀,得到所述有机活性物质。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活性有机物在电池反应过程中,单分子能够转移4个电子,能够有效提高电解液的能量密度。此外磺酸化还能够有效提高活性有机物在水系溶剂中的溶解度,进一步提高电解液的能量密度。

一种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261626A 04/07/2025
Solicitante: 
福州大学
CN_120261626_PA

Resumen de: CN120261626A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热管理系统,包括吹扫模块、燃料电池电堆、水箱、水泵、冷却回路、冷启动加热回路、节温器、温度传感器、燃料电池系统控制器FCU,冷却回路上设有散热器,冷启动加热回路上设有PTC加热器,用于在低温环境下对冷却液辅助加热,水泵进口连接水箱,水泵出口接管连接三通阀进口,三通阀两出口分别连接冷却回路、冷启动加热回路,冷却回路、冷启动加热回路同时连接节温器,节温器出口接管连接燃料电池电堆的冷却液进口,燃料电池电堆的冷却液出口接管连接水箱进水口,燃料电池电堆的冷却液进、出口接管上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低温冷启动成功率,缩短低温冷启动时间,提高冷启动性能。

一种层叠式真空焊接水冷中冷器结构

NºPublicación:  CN120261618A 04/07/2025
Solicitante: 
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N_120261618_PA

Resumen de: CN120261618A

一种层叠式真空焊接水冷中冷器结构,该结构的底板设有增压空气进口和增压空气出口、顶板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底板和顶板之间由增压空气翅片、隔片和冷却液翅片按次序排列组合成多层层叠式结构。其中两个隔片之间设有增压空气翅片形成增压空气流道层;两个隔片之间设有冷却液翅片形成冷却液流道层,增压空气流道层和冷却液流道层依次排列。各个部件之间通过真空钎焊焊接组成一个整体。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低导电率性能确保燃料电池的长效稳定运行的优点,并且组装灵活、增减换热功率只需增减隔片、增压空气翅片和冷却液翅片的层数,不用重新开模气室和水室,降低生产成本。

复合型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与制备方法

NºPublicación:  CN120261650A 04/07/2025
Solicitante: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CN_120261650_PA

Resumen de: CN120261650A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型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与制备方法,属于液流电池技术领域。该复合型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包括摩尔比为(0.5~1.5):(1~3):(10~20)的MgCl2、(NH4)2SO4和CH3SO3H。该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包括:钒离子、该复合型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以及水。本发明可提高电解液中钒离子的浓度及高温稳定性,改善电解液能量密度低及稳定性差的问题,并且具有较低的成本。

一种碳负载型高熵合金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ºPublicación:  CN120261605A 04/07/2025
Solicitante: 
厦门大学
CN_120261605_PA

Resumen de: CN120261605A

本发明属于氢氧燃料电池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碳负载型高熵合金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碳负载型高熵合金纳米催化剂中的高熵合金至少包括五种金属元素,其中至少一种金属元素为贵金属,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原子比为1:1‑3:1,贵金属选自Pt、Ir、Ru中的至少一种,非贵金属选自Fe、Zn、Cu中的至少一种,贵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20wt%。本发明通过高熵合金组分设计、晶相定向调控及超细纳米结构构筑,在降低贵金属用量、提升催化活性/稳定性、抗毒化性能及工艺成本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特别适用于氢氧燃料电池、电解水等对CO耐受性要求严苛的领域。

Plaque séparatrice, cellule électrochimique et dispositif électrochimique comprenant une telle plaque

NºPublicación:  FR3157972A1 04/07/2025
Solicitante: 
SYMBIO FRANCE [FR]
SYMBIO FRANCE
FR_3157972_PA

Resumen de: FR3157972A1

Plaque séparatrice, cellule électrochimique et dispositif électrochimique comprenant une telle plaque La plaque séparatrice (15, 17) comprend : - une zone active (39, 47) ; - une zone d’homogénéisation (68) présentant un champ (C) dans lequel est ménagé un groupe de canaux d’homogénéisation (69), les canaux d’homogénéisation (69) étant juxtaposés à partir d’un premier côté (C1) du champ (C) suivant la direction transversale; chaque canal d’homogénéisation (69) ayant un tronçon rectiligne (75) s’étendant selon une direction propre et de largeur sensiblement constante perpendiculairement à ladite direction propre, deux tronçons rectilignes (75) voisins étant séparés par une dent (79) ; les directions propres des tronçons rectilignes (75) des canaux d’homogénéisation (69) formant des angles aigus (α) avec la direction longitudinale, au moins deux des angles aigus (α) consécutifs étant différents, au moins certaines dents (79) ayant des bords opposés (81, 83) divergents. Figure pour l'abrégé : 3

Plaque polaire et composant polaire pour une cellule électrochimique d’une pile à combustible, ainsi que cellule électrochimique, pile à combustible et véhicule électrique associés

Nº publicación: FR3157969A1 04/07/2025

Solicitante:

SYMBIO FRANCE [FR]
SYMBIO FRANCE

FR_3157969_PA

Resumen de: FR3157969A1

Plaque polaire et composant polaire pour une cellule électrochimique d’une pile à combustible, ains i que cellule électrochimique, pile à combustible et véhicule électrique associés L’invention concerne une plaque polaire (7) pour une cellule électrochimique d’une pile à combustible, comprenant une partie centrale (73) qui forme un champ d’écoulement (73.1) pour un fluide fonctionnel, et une partie périphérique (74), qui entoure la partie centrale et qui comprend deux orifices de distribution (74.1, 74.2) disposés de part et d’autre de la partie centrale pour respectivement amener et évacuer le fluide fonctionnel vis-à-vis du champ d’écoulement. Pour chaque orifice de distribution, la partie périphérique comprend un rebord d’écoulement (74.1A, 74.2A), qui délimite en partie l’orifice de distribution sur une portion de l’orifice de distribution, tournée vers la partie centrale, et une pluralité de trous de passage fluidique (74.7, 74.8) qui sont tous situés entre le rebord d’écoulement de l’orifice de distribution et la partie centrale et chacun allongés suivant une direction principale qui est parallèle au rebord d’écoulement. Figure pour l'abrégé : 2

traduc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