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men de: CN12080986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电极框,应用于液流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具有入液口和出液口的主体板、设于所述主体板上且具有多个分流口的分流流道、设于进液分流流道和出液分流流道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区,所述入液口通过所述进液分流流道与所述电化学反应区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出液分流流道与所述电化学反应区的出液端连通;还包括设于所述电化学反应区内的至少一个均布管用于支撑碳毡电极,每个所述均布管的进液开口与所述进液分流流道的一个分流口连接、出液开口与所述出液分流流道的一个分流口连接,所述均布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电化学反应区连通的分液口。既能实现电解液与碳毡电极的均匀接触,又能实现碳毡电极的紧固支撑。
Resumen de: CN12080985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并联结构燃料电池单体,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阴极流道、第一膜电极、阳极流道、第二膜电极、第二阴极流道和第二绝缘层,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新型并联结构燃料电池单体,通过空间布局重构与电路设计创新,形成从微观反应界面到宏观系统集成的全方位优化,在提升能量密度、压缩体积两大核心指标上取得突破,同时兼顾制造成本与工况适应性,为燃料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便携式设备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扫清关键技术障碍。
Resumen de: CN120809892A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还原剂残留4价钒电解液制备方法及用途,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浓硫酸和水混合;向硫酸水溶液中加入草酸,硫酸:草酸质量比为1:3.5‑4.5,加入五氧化二钒粉末,以继续利用草酸和五氧化二钒混合放出的热量,提升反应速率,进而加热至95‑100℃;向溶液中加入浓硫酸,以继续利用浓硫酸和水混合放出的热量,进而加热至95‑100℃;得到的溶液自然冷却进行过滤,得到还原后的4价钒电解液,即硫酸氧钒溶液。本发明工艺流程短、反应速度快、产品产率高,适用于工业规模生产。
Resumen de: CN120810956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能耦合梯级释能的液氢储能系统及方法,包括充能单元、储能单元以及释能单元。其中,充能单元将绿电转化为液态氢;储能单元对液态氢进行储存及运输;释能单元包括液氢增压泵、氦气布雷顿循环发电装置、氢气膨胀发电装置、空调装置、氢氧燃料电池和氢氧燃气轮机及尾气余热利用装置,液态氢经液氢增压泵加压至氢氧燃料电池和氢氧燃气轮机所需压力之上后,通过氦气布雷顿循环发电装置释放第一温区的冷能,通过氢气膨胀发电装置释放第二温区的冷能,通过空调装置释放第三温区的冷能,通过氢氧燃料电池和/或氢氧燃气轮机释放化学能后转化为尾气,通过尾气余热利用装置回收尾气的热能,其中第一温区至第三温区的温度逐次升高。
Resumen de: CN120809862A
本发明公开了燃料电池用"Z"字型泡沫金属流道复合流场双极板,包括流道主体、脊结构、压力平衡腔、金属基板以及泡沫金属层;金属基板与泡沫金属层拼接,泡沫金属层具有多孔结构;流道主体包括若干"Z"字型的流道,脊结构包括若干"Z"字型的脊,流道与脊交叉分布在流场,本发明利用泡沫金属层中微孔结构所产生的毛细力,将易积水区域(如流场中心)中的液态水吸收并输送至易失水区域(如流场入口),实现水管理的动态均衡。若压力平衡腔被液态水阻塞,压力平衡腔上游的气体压力将适度升高,从而增强对管内积水的吹扫能力。但基于多孔结构具备缓释压力的特性,上游气体压力不会骤然升高,从而保障系统运行稳定性。
Resumen de: CN120809881A
本公开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辆,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包括:在获得燃料电池的启动信号时,获取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氢气进入燃料电池电堆的氢气进堆温度和该燃料电池电堆的电堆温度;根据该氢气进堆温度和该电堆温度确定该燃料电池系统中的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通过该加热单元以该加热功率对该燃料电池电堆和该燃料电池电堆的进堆氢气加热,以使该氢气进堆温度和该电堆温度满足燃料电池的工作需求。通过氢气进堆温度和电堆温度共同调节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以满足燃料电池的工作需求,延长电堆的使用寿命。
Resumen de: CN120799536A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电联供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双散热回路、多级储热装置及热泵机组,燃料电池通过电力变换器连接外部电网,双散热回路与多级储热装置相连,多级储热装置向用户端供暖及供热水,热泵机组将尾排气及环境空气中热量补充至多级储热装置。控制方法包括根据不同储热装置温度调节热泵功率、阀门、加热器等。本发明通过主/辅散热回路、多级储热装置、热泵机组与智能阀组协同控制,实现热电比连续可调、宽温域余热梯级回收及降低冷启动对外部热源依赖度,提升系统综合能效与调控灵活性。
Resumen de: CN120794186A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微藻人工湿地耦合的微生物燃料型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池、人工湿地主体、微藻培养池,所述人工湿地主体设置在处理池的底内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滤网板阻挡成熟微藻,即处于稳定期的微藻,同时驱动电机带动转杆旋转,通过连接杆一与连接杆二使推送板清理并集中滤网板上的微藻至中间,避免堵塞,确保流通面积和污水处理稳定性,当微藻聚集时,连接杆一与支撑板配合带动挤压板下降并合并,利用成型槽与挤压块将微藻压缩成方形,减少留存面积,提高过滤效率,避免重复堵塞,降低清理难度,便于后续收集。
Resumen de: CN120793122A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耦合水管理系统的固态储氢燃料电池水下航行器混合动力系统,属于混合动力领域。本发明通过将氢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相结合,为水下航行器提供充足、稳定且高效的电力供给,解决了传统单一能源系统在续航能力、功率输出和能量密度等方面的局限性,显著提升了水下航行器的综合性能。采用了供回水一体式的循环水泵,通过集成供水与排水功能,实现了水下航行器内部与外部水体的高效快速循环。本发明采用固态储氢材料来释放氢气,其中一部分氢气被输送至燃料电池,参与反应以提供潜航器所需的动力输出,而另一部分氢气则被循环利用,辅助储氢材料进行喷射,实现了潜航器的水下闭式循环模式,确保了其高效运行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Resumen de: CN120809841A
一种适用于微重力环境的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用气体扩散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步骤1,将碳纤维材料裁剪为所需尺寸,高温碳化,形成基底层;步骤2,对步骤1基底层进行亲水处理,再浸入聚丙烯酸溶液中,热固化;步骤3,配置浆料,浆料原料包括导电碳材料、疏水剂和成膜剂,均匀涂覆在基底层的表面,随后烧结形成微孔层;步骤4,在微孔层表面沉积ZnO纳米锥阵列;步骤5,在ZnO纳米锥阵列中填充柔性导电材料和含氟聚合物混合物;步骤6,然后置于惰性气体保护下,在400℃~500℃温度下热处理2h‑3h。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气体扩散层,能够有效提高甲醇在气体扩散层中均匀分布,显著提高了气体扩散层的电导率,降低燃料电池的内阻,有助于提高微重力下甲醇燃料电池的性能。
Resumen de: CN120809882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全钒液流电池的实际测量数据;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对基于全钒液流电池构建的分数阶状态空间方程和分数阶测量方程进行参数优化;基于分数阶状态空间方程、分数阶测量方程和实际测量数据,预测全钒液流电池第二时刻的荷电状态和端电压;当第一时刻的测量值与第二时刻的预测值的偏差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第一时刻的测量值和第二时刻的预测值调整全钒液流电池的工作电流。本申请借助分数阶状态空间方程,刻画极化电压对历史状态的依赖及离子扩散非均匀特性,结合第一时刻实测数据,能更精准预测下一时刻荷电状态与端电压。
Resumen de: CN120809875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及热管理系统,该燃料电池包括:反应堆;加热器,用于为反应堆提供热量;蓄电池,用于为加热器供电;质子交换膜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反应堆中质子交换膜的温度;电流计,用于检测反应堆的输出电流;其中,当质子交换膜的温度低于反应温度时,由加热器对反应堆加热,直至质子交换膜的温度达到反应温度,反应堆启动并检测反应堆的输出电流。该燃料电池采用质子交换膜温度检测装置与电流计的双重验证机制,提升燃料电池冷启动的可靠性;进一步地,该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具有多种能量回收方式,可回收利用多功能舱的余热、废气及水暖,优化能量利用率,提升整体热效率。
Resumen de: CN120809866A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堆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端板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本发明包括壳体、绝缘板、浮动端板和伸缩封装部;壳体置于堆芯外,壳体的顶端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连接通孔的上端外檐高于壳体顶端端面;绝缘板置于堆芯的顶端面上;浮动端板置于绝缘板上;伸缩封装部设置有多组,每组伸缩封装部的底端面均连接在浮动端板的顶端面上;每组伸缩封装部的顶端连接在壳体顶端的连接通孔内;伸缩封装部设置的组数与壳体顶端的连接通孔数相同。本发明通过依次拧入封装组件,实现堆芯封装的同时达到组件间的互锁,以抑制螺纹副反松,提升了封装组件的可靠性;有效的解决了重载荷螺纹副的反松失效问题以及失效不易察觉的风险。
Resumen de: CN120809896A
本发明涉及钒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碱性钒液短流程制备钒电池电解液的方法,包括:向碱性钒液中加入吸附剂以去除杂质,得到除杂后钒液;其中吸附剂包含巯基化壳聚糖微球;将除杂后钒液和转化剂混合并反应,使除杂后钒液中的V(OH)4+转化为VO2+,得到转化后钒液;其中转化剂包含抗坏血酸和亚硫酸盐;将转化后钒液调节为酸性并加入稳定剂以得到待电解液,并对待电解液进行电解,得到包含V3+和VO2+的电解液。本发明能够有效缩短电解液制备流程,避免杂质干扰,提高电流效率。
Resumen de: CN120792620A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流计算的燃料电池汽车运行监控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层,配置为从燃料电池汽车的多个传感器实时采集运行数据;流处理层,基于Flink流处理引擎对所述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预处理与复杂事件处理;计算分析层,配置为执行多维度实时状态计算与故障模式识别;可视化输出层,配置为动态展示电池状态与故障信息;预警触发层,配置为根据计算分析结果触发分级预警;所述数据采集层、流处理层、计算分析层、可视化输出层与预警触发层依序耦合,共同组成实时数据流处理架构。
Resumen de: CN120810681A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LSTM的PEMFC热电联产系统联合调频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涉及微电网系统调频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接收热电联产系统参数,构建热电联产系统联合调频数据库;根据热电联产系统联合调频数据库确定储能电池、PEMFC调频系数Kb、KH及热电耦合系数Khp;对热电联产系统联合调频数据库进行参数初始化。本发明通过融合LSTM温升预测与机理模型,动态修正PEMFC老化状态下的温升预测值,根据联合调频动态模型建立模型预测控制的状态空间方程,整合火电机组、PEMFC、储能电池与热泵的功率‑温度闭环控制,利用热泵回收PEMFC余热以降低电堆温升,缓解温升波动对PEMFC输出特性的影响,实现系统能效优化与多源功率协同控制,抑制电网频率偏差。
Resumen de: CN120794222A
本发明涉及海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可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海岛氢电‑淡水联供系统。其包括:RSOC单元;电能输入与管理单元;换热单元;多级海水淡化单元;产物处理单元;储存单元;原料供给单元;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单元,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并控制RSOC单元、电能输入与管理单元、换热单元、多级海水淡化单元、产物处理单元、储存单元、原料供给单元。该系统以可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燃料电池为核心,集成了可再生能源输入、高效电能质量管理、电解海水制氢、氢气储存、氢气发电、多级海水淡化以及智能化的系统回收与物料循环等功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集成度。
Resumen de: CN12080984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双质子导体分层催化层,包含外催化层和内催化层;其中,所述的外催化层为有机膦酸、含铂催化剂,所述的内催化层为含铂催化剂。并公开了该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双质子导体分层催化层及基于该催化层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在无粘结剂双层催化层外侧引入与磷酸质子导体之间具有强氢键相互作用的第二质子导体有机膦酸,利用有机膦酸‑磷酸的强相互作用大幅提升催化层的质子传导率与磷酸保留能力,降低外层质子导体的流失速率,使得该燃料电池在稳态恒流放电条件下的电压衰减率大幅下降。
Resumen de: CN120809890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钒酸钠萃取法制备钒电解液的方法,属于钒电解液制备技术领域,包括:S1.将多钒酸钠溶解于碱液中,以除去杂质金属离子和不溶物,获得含钒碱性溶液;S2.向所述含钒碱性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并调节溶液pH至强酸性,以将五价钒还原为四价钒,再加入碱调节pH至最佳萃取pH范围内,获得四价钒还原液;S3.用有机相对四价钒还原液进行萃取,得到负载有机相;S4.以稀硫酸溶液对所述负载有机相进行洗涤;S5.洗涤结束后以硫酸溶液进行反萃,获得含有机相电解液;S6.通过吸附处理去除所述含有机相电解液中的有机相,获得钒电解液。该方法具有短流程、高效且低成本制备钒电解液潜力的特性,可实现短流程制备钒电池电解液,大幅降低电解液制备成本。
Resumen de: CN12080563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优化部件选型与功率分配方法,包括:建立包含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电压衰减、动力电池容量衰减的仿真模型;建立双层优化架构,上层基于遗传算法对燃料电池功率与动力电池容量进行选型优化,下层基于改进的动态规划方法进行混动系统功率分配。改进的动态规划算法,采用并行运算与粗细网格结合的方法;采用双层架构优化方法,找到使得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部件选型与功率分配结果。根据本发明,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部件选型与功率分配协同优化,适用于移动式及固定式等多种燃料电池系统,可操作性强,有效改善系统性能,降低混动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
Resumen de: CN120809897A
本发明涉及钒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无有机物参与的钒液直接制备钒电池电解液的方法,包括:将钒液的pH调节为2~3,并加入无机还原剂将钒液中的V(V)转化为V(IV),得到预处理后钒液;使预处理后钒液中的Fe杂质和Al杂质以沉淀形式分离,并通过吸附剂吸附预处理后钒液中的Ti杂质,得到包含V(IV)的除杂后钒液;对除杂后钒液进行电渗析处理以浓缩溶液和去除溶液中的碱金属杂质,得到电渗析后溶液;对电渗析后溶液进行电解和调配,得到具有预定酸根浓度和预定钒浓度且V(III)/V(IV)=1:(0.95~1.05)的电解液。本发明能够在保证电解液性能的基础上缩短工艺流程和避免使用有机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Resumen de: WO2024190902A1
This electrode catalyst comprises: a porous silicon carbide composite material that contains silicon carbide (SiC) and a carbon material; particles that are supported by the porous silicon carbide composite material and contain a noble metal; and a domain that is formed in a portion of the porous silicon carbide composite material and comprises a silicon oxide, wherein the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is 10 m 2/g or more, and the conductivity is 0.1 S/cm or more.
Resumen de: CN12079396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低压合成氨塔及耦合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柔性合成氨系统,所述合成氨塔包括反应器外筒,其内套装有触媒框,触媒框内设有催化剂床层、换热管束和螺旋折流板,换热管束穿越螺旋折流板,催化剂床层布置于螺旋折流板上;原料气进入触媒框内,在螺旋折流板的作用下在触媒框轴径向进行合成氨反应;换热管束中高压水吸收来自触媒框内的反应热发生相变,生成高压蒸汽后,自蒸汽管排出。本发明合成氨塔中螺旋折流板的设计可以引导原料气在触媒框内形成更为复杂的流动路径,不仅使得气体能够更均匀地通过催化剂床层,还有利于提高气体与催化剂的接触效率,增加了气体在催化剂床层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的转化率和效率。
Resumen de: CN120809880A
本公开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该燃料电池发动机包括电池电堆和气体缓冲设备,该气体缓冲设备的出气口和该电池电堆的进气口连接,该方法包括:获取该电池电堆的进气口的第一气体温度,并根据该第一气体温度和预设温度阈值,调节该气体缓冲设备的进气口的气体质量流量,以得到该电池电堆的进气口的第二气体温度,并根据该第二气体温度,控制该燃料电池发动机进行启动。
Nº publicación: CN120809839A 17/10/2025
Solicitante: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Resumen de: CN120809839A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电极及金属基液流电池,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对碳毡进行清洗和干燥;S200、制备MXene胶体溶液;S300、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所述MXene胶体原位负载在碳毡表面,形成MXene@CF复合电极。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利用MXene在电池负极构建高锌离子浓度IHP层抑制枝晶形成并降低极化损失,提升锌溴液流电池的高电流密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