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men de: CN223331189U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压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70MPa氢能用减压阀,包括第一减压阀阀体,所述第一减压阀阀体的一侧连接有接头组件,所述第一减压阀阀体的一侧连接有电磁阀组,所述第一减压阀阀体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减压阀芯,所述第一减压阀芯的一侧连接有压紧端盖,所述压紧端盖的外侧套设有压紧端盖密封圈,所述第一减压阀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减压组件,所述第一减压阀阀体的一侧连接有排气接头,所述排气接头的外侧连接有排气接头O型圈,所述第一减压阀阀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减压组件,所述第二减压组件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减压阀芯,所述第二减压组件的外侧连接有第二减压阀阀体,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用性强和高效的特点。
Resumen de: CN120621168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融合交通感知的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其基于Transformer网络构建未来速度的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表征主车与周围多车间的动态交互关系,相比传统基于历史数据或单车信息的车速预测方式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针对速度预测还引入了深度集成模型结构,能够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实现量化,结合动态阈值机制可实现较好的预测可信度判别与输出自适应调整,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方法面对复杂交通场景时的鲁棒性;基于预测的未来速度序列构建强化学习能量管理策略,可实现对未来交通变化的提前感知与快速应对,在燃料经济性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Resumen de: CN120637505A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梯度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铂基催化剂、离聚物、溶剂分别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得到不同I/C的第一阴极催化层浆料、第二阴极催化层浆料;第二阴极催化层浆料的离聚物含量小于第一阴极催化层浆料;将第一阴极催化层浆料喷涂在质子交换膜表面得到第一阴极催化层;将第二阴极催化层浆料喷涂在第一阴极催表面得到第二阴极催化层;第二阴极催化层的铂载量大于第一阴极催化层;制备阳极催化层;在第二阴极催化层、阳极催化层表面粘贴气体扩散层,得到梯度化膜电极。本申请的制备方法通过构建具有不同浓度离聚物的催化层,提高催化层的传质能力和膜电极的性能,通过构建具有不同铂载量的催化层,降低膜电极成本。
Resumen de: CN120637503A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维生物打印产电阳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高浓度的碳纳米管为导电材料,混合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二硫苏糖醇制备了生物墨水,并通过3D打印构建了生物活性材料。利用丙烯酸酯和硫醇之间的硫醇‑烯点击反应形成一次交联。3D生物打印结束后浸泡在过硫酸铵溶液中加快C‑S交联并形成C‑C二次交联,最终得到具有双交联网络和高CNTs浓度的PDCB生物阳极。当该生物活性材料作为阳极时,MFCs的最大电流密度为509.3 A/m3。另外,对于任意细菌密度的生物活性材料,在3个完整运行周期内,MFCs最大电流密度基本保持不变,表明点击交联固化对生物活性材料稳定性的促进作用。
Resumen de: CN120637513A
本发明属于海洋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室型底栖微生物燃料电池阵列化阳极装置,主体结构包括主腔室及其内部设置的格栅和阵列化阳极,顶部设置的顶盖,以及顶盖上设置的泄压阀和导线出口,将颗粒活性炭或生物质衍生碳作为阳极材料应用在腔室型底栖微生物燃料电池中,提高BMFC的供电能力,其中的颗粒活性炭或生物质衍生碳材料包括由椰壳、果壳等为原料制备的颗粒活性炭和衍生碳材料,此外,将将颗粒活性炭或生物质衍生碳材料浸入含有铁盐、钼盐、锰盐、钴盐、镍盐、钨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溶液中,烘干后在惰性气氛下煅烧,制备得到金属化合物修饰的碳材料,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催化性能。
Resumen de: CN120637529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氢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供氢控制方法应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获取氢燃料电池系统中储氢设备的当前设备温度;在当前设备温度低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基于当前设备温度确定储氢设备的当前最大可供氢流量,该温度阈值高于储氢设备的超低温阈值;基于当前最大可用供氢流量限制氢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的当前输出电功率,以限制储氢设备对燃料电池的当前供氢流量。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氢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能够避免储氢设备出现超低温。
Resumen de: CN120637537A
本发明公开了燃料电池领域的一种燃料电池管道泄漏精确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环境监测组件分别对管道进口端和出口端的温度数据、流量数据和压力数据进行采集;S2.建立判定管道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介质的温度数据、压力数据、流量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基于异常分析管道是否发生泄漏;以及一种燃料电池管道泄漏精确检测装置,包括:环境监测组件,设于管道的两端;数据处理模块,和环境监测组件电性连接;远程终端,通过通信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方法对燃料电池的管道泄漏进行检测,单一的参数检测很可能将前端人员的操作误判为泄漏,而通过温度、压降和流量三种参数综合判断,则会更加的准确,不易误判。
Resumen de: CN120637520A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制备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超低树脂含量高强度石墨双极板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石墨粉体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利用硝酸铈铵实现石墨微片的定向聚集;利用锂离子和镁离子调控石墨的热膨胀方向,配合电化学及微波加热工艺,得到近球形蠕虫石墨;通过金属元素掺杂,提高石墨粉体的表面能;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尼龙酸甲酯,使树脂与石墨相均为连续分布。本发明中基于树脂与石墨间的界面能降低,形成调幅分解双连续相分离结构,能够带来在低树脂含量条件下达成高强度高韧性的特性,进一步提高复合双极板的机械性能;由于较低的树脂含量,使得本发明所得复合石墨双极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Resumen de: CN12063753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吹扫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电堆;所述电堆设置有空气输送模块、氢气输送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空气输送模块和所述氢气输送模块向所述电堆内侧进行吹扫,根据所述电堆出口处的水温控制所述空气输送模块、所述氢气输送模块和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的功率,使控制系统的净输出功率为零;通过温度控制模块对电堆温度进行调节,当温度低于预设的目标值时,在净输出功率为零时提升电堆的温度和空压机的转速,进而进行吹扫,提高了除水效果,加快了吹扫速度。
Resumen de: WO2024162796A1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 metal separator plat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ccording to the metal separator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in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superior adhesion of the coating layer can be achieved.
Resumen de: TW202432623A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ovel polymer and an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thus having improved ion conductivity and durability.
Resumen de: CN120637525A
本申请应用于高温燃料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高温燃料电池系统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介质导入管道、中空腔体以及冷却介质导出管道。中空腔体采用辐射面构成。中空腔体设置在热箱内壁与电堆之间,不与电堆直接接触。中空腔体分别与冷却介质导入管道和冷却介质导出管道连接。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导入导管流入中空腔体,再通过冷却介质导出管道流出中空腔体。冷却介质在中空腔体内吸收电堆的热量。相比于未设置辐射面,冷却介质能够通过辐射面吸收更多的热量,提高冷却效率。并且,冷却介质无需直接接触电堆,扩大了可选的冷却介质的类型的范围,进一步提高热管理的效率。
Resumen de: CN12063754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冷吹扫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包括:确定液位传感器触发排水的分水件最大容积及排气阀在冷吹扫时氢气侧压力下的流通能力,计算排出最大容积水所需时间一;基于预设要求确定电堆吹扫预设干度,得出达此干度所需时间二;结合时间一、二确定冷吹扫开启时间与周期。燃料电池系统包含pack壳体、电堆、空气及氢气进排气管路,氢气排气管路设分水件,其连通近端排水及排氢管路。本发明通过量化标定冷吹扫策略,设置排水阀开启时间与周期,结合尾排管路斜向下防积液布局及远端排水阀多次排水控制,确保氢气侧积水完全排出,从策略与结构两方面预防结冰,提升燃料电池发动机运行可靠性。
Resumen de: AU2024215870A1
Provided i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gas diffusion layer 10 that has a carbon fiber layer 10a including carbon fibers and a porous layer 10c including a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a binding resin.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gas diffusion layer 10 uses a spraying method or a vapor phase method to impart a conductive material P from a surface 10b side of the carbon fiber layer 10a of a laminate having the carbon fiber layer 10a and the porous layer 10c.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enables an electrolytically active gas diffusion layer to be manufactured.
Resumen de: CN120621088A
本发明涉及车辆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氢燃料电池车辆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系统包括动力驱动模块、燃料电池模块、蓄电池模块以及整车控制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包括集成布置的电池单元、释氢单元以及换热单元,电池单元包括电池封装箱、电池堆以及复合端板,复合端板贴合紧压在电池堆上,其内形成有密闭的水解腔室,释氢单元包括分别与水解腔室连接的原料组件、供水组件、尾液组件,以及将水解腔室分别与电池堆反应侧和原料仓连接的供氢组件,换热单元包括设置在水解腔室内的换热腔室,蓄电池模块与燃料电池模块分别连接动力驱动模块。本发明能够在提升空间适配性和系统效能的同时,大幅增加车辆动力系统的续航能力。
Resumen de: CN12063751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钒电池用一体化集流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碳纳米管沉积的泡沫镍;将导电粒子压成薄片,依次将导电薄片、改性泡沫镍、导电薄片放入模具中用热压机一体成型得到复合双极板;采用化学镀在铜粉表面镀银制备了银铜复合粉,制备含有银铜金属粉的导电胶,将铜板和复合双极板用导电胶粘结起来制备一体化集流板。本发明以泡沫镍为骨架材料,通过在泡沫镍表面沉积碳纳米管的方式改善泡沫镍与碳素复合层之间界面,提高了复合双极板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对银铜复合粉进行热处理能将铜粉表面纳米级银颗粒熔融,形成连续银膜,提高导电胶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降低双极板与铜板之间的接触电阻,从而提升液流电池的性能。
Resumen de: CN12062408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气用户端的掺氢天然气分离提纯装置,属于气体分离技术领域,包括分离膜组件、燃料电池组件、天然气管道、输热网管、输电网络;分离膜组件的第一进气口用于接入掺氢天然气,第一输出口对接天然气管道,第二输出口对接于燃料电池组件的第二进气口;燃料电池组件的第二进气口用于接入来自分离膜组件传输的氢气,第三进气口用于接入氧气,排水口用于排出反应后的废水,电路接头对接输电网络,热网接口对接输热网管;本发明将氢能从原来只能转化为热能,变为可以用于满足电力和热力需求,而且可以选择需要的时候用起,实现了错峰提供能量;解决了传统方法掺氢天然气和燃气灶具不匹配的问题,居民无需改造灶具,节省了改造费用。
Resumen de: CN120626556A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喷嘴引射器。其中包括主体架,主体架内部形成有流道,流道一端输入氢气,流道内安装有喷射器,氢气进入喷射器内,喷射器的前端安装有喷嘴,喷嘴上形成有开孔,氢气从开孔喷出,沿氢气的流动方向,开孔的直径越来越大;解决现有技术下无法充分利用超音速流体的动能,导致引射器内流体流速较低的问题。
Resumen de: CN120637532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氢燃料电池分层预测空气供给控制方法,其先通过城市工况数据采集、未来车速序列预测以及行驶功率需求预测,配合所设计的能量管理策略得到相应的燃料电池电流预测信息,再将离散化的电池电流信息填充到所建立的空气供给系统状态预测模型,并在预测模型中考虑不可测随机扰动,使预测模型中同时包含了可测电流扰动信息和不可测随机扰动从而得到了一种基于改进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的空气供给方式,能够实现较为精确的空气流量控制,并可显著提高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
Resumen de: CN12063752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导电玻璃粉涂层金属双极板,它包括金属基板及熔制在其表面的导电玻璃粉涂层,所述导电玻璃粉涂层采用的原料包括玻璃粉、耐腐蚀导电粉体和复合有机载体,其中,玻璃粉为高硼硅玻璃粉,各化学成分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包括:B2O3 6‑10%,SiO2 70‑78%,Al2O3 5‑13%,ZnO 3‑5%,CaO2‑4%,ZrO 1‑3%,BaO 2‑4%。本发明采用熔制法将基于高硼硅玻璃的导电玻璃粉涂层设置在金属基体上,制备得到兼顾优异耐酸腐蚀性能和高导电性能的金属双极板,可为高性能金属双极板的制备提供一条新思路;且涉及的制备方法较简单、成本较低,适合推广应用。
Resumen de: WO2024164034A1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uel cell system (1), in particular an SOFC system,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fuel cell stack (2) having an anode section (3) and a cathode section (4); an air supply section (5); a fuel supply section (6); an exhaust gas section (7) having an afterburner (8); and a recirculation section (9), wherein a first heat exchanger (10) is located in the recirculation section (9), wherein a first dividing device (11a) is provided downstream of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10) in order to conduct a portion of the anode exhaust gas to the afterburner (8).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use of such a fuel cell system (1).
Resumen de: CN120637516A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碳基阳极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苯胺单体与盐酸多巴胺制备聚苯胺/多巴胺修饰剂,然后修饰在碳毡电极上,形成PANI‑DA/CF阳极;采用水热法制备花状Fe2O3纳米粒子,将其电化学沉积在PANI‑DA/CF电极上,制得Fe2O3/PANI‑DA/CF阳极。本申请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在苯酚废水阳极液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4594±97mW/m2,比碳毡阳极MFC提高了83.1%;运行96h后对苯酚降解率达到99.4%;运行三个月后产电性能仍保持稳定。说明本申请的Fe2O3/PANI‑DA/CF阳极提高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功率密度输出和废水处理效率。
Resumen de: CN120637514A
本发明属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铋烯纳米片修饰的富缺陷石墨毡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包括:以商用石墨毡为基底,经过热处理得到热处理石墨毡(TGF);将硝酸锌(Zn(NO3)2)溶解于溶剂中配制饱和溶液,将TGF浸泡其中,干燥后在氮气气氛中煅烧,制备表面富含碳缺陷的多孔石墨毡(CGF);将氯化铋(BiCl3)溶解于预制的电解液(含一定浓度的V2(SO4)3和H2SO4溶液)中,采用恒电流密度电沉积的方法,在CGF表面沉积形成少层铋烯纳米片,制得BieneNF‑CGF电极。本发明制备的电极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和界面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电极反应动力学与电池整体性能,实现高倍率、高能效、长循环寿命的全钒液流电池应用,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Resumen de: CN120637533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公共通道参数检测系统,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通过将燃料电池电堆中n个燃料电池单元的双极板设置为采集双极板,且采集双极板上设置测温通道和/或采集通道,测温通道用于测量流体进口和/或流体出口处的温度,进而被温度检测系统获取并监控,采集通道用于采集流体进口和/或流体出口处的部分流体,进而被流体检测系统进行参数检测,即通过检测n个燃料电池单元的采集双极板的流体进口和/或流体出口的流体参数,来实现燃料电池电堆在运行过程中公共通道不同位置处流体多物理量的有效检测,进而可指导燃料电池电堆的设计和问题诊断,并且,检测通道可灵活切换,满足不同检测需求。
Nº publicación: CN120618105A 12/09/2025
Solicitante:
梦氢(南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Resumen de: CN12061810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尾气处理装置防堵塞结构,属于燃料电池技术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电堆,所述电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氢气排出管,所述氢气排出管的输出端右端固定连通有储氢罐,所述储氢罐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容量检测器,所述容量检测器的输出端底端贯穿至所述储氢罐的内部,所述电堆的左侧固定连通有尾气排出管,所述尾气排出管的左端固定连通有尾气利用装置;本装置实现了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氢气和尾气的高效分离与处理。氢气经氢气排出管精准输送至储氢罐存储,储氢罐上的容量检测器实时监测容量,确保氢气存储安全且便于管理。尾气通过尾气排出管进入尾气利用装置,依次经过换热器、气水分离器、干燥装置和压缩机等设备处理。